乌梅

乌梅

Wu Mei

乌梅

梅实,山梅,盐梅,杏梅,熏梅,桔梅肉,酸梅

乌梅肉 取净乌梅,水润软或蒸软,去核。 乌梅炭 取净乌梅,炒至皮肉鼓起,焦黑色。

敛肺,涩肠,生津,安蝈。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6〜12g。

1.乌梅配甘草 乌梅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善于敛肺止咳,同时酸能生津,可生津止渴;甘草味甘质润,性质平和,归肺经,补益肺气,润肺止咳。两药合用,甘酸化阴,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润肺脏、敛肺气、止咳嗽,可用于虚热消渴,干咳久咳等症。 2.乌梅配黄连 乌梅味酸,能涩肠止泻,和胃生津,安蛔止痛;黄连味苦性寒,入肝胃二经,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撩除脾宵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的要药,亦可清中焦湿火郁结,制酸止呕。二药配伍,酸苦并用,清热燥湿而不伤阴,生津涩肠而不留邪,共奏清热泻火,燥湿固肠,解毒止痢之功;同时使蛔得酸则安,得苦则下;可用于久泻久痢,湿热未尽,阴液已伤者或身热吐蛔者。

本品性收敛,故外有表证,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本品为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

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

核果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3cm。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于扩大镜下可见毛茸,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肉柔软或略硬,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内含卵圆形、淡黄色种子1粒。具焦酸气,味极酸而涩。以个大、肉厚、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主要含机酸类成分:枸橼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延胡索酸,酒石酸,绿原酸,新绿原酸等;萜类成分:熊果酸等;黄酮类成分:芦丁,鼠李素-3-O-鼠李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苷;甾醇类成分:菜油甾醇,豆甾醇,胆甾醇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枸橼酸(C6H8O7)不得少于12.0%,乌梅炭不得少于6.0%。

乌梅味酸而涩,上入肺经能敛肺止咳,下人大肠经能涩肠止泻。故可用于肺虚久咳或干咳无痰以及正气虚弱之久泻久痢。 乌梅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又可用于虚热消渴、烦热口渴等病症。乌梅味极酸,因“蛔得酸则安”,故可安蝈止痛,和胃止呕,用于治疗蛔虫所致的蝈厥腹痛、呕吐等病症。 此外,乌梅炒炭后善能收敛止血,固冲止漏。《本草求原》曰其“治溲血,下血,诸血证。”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身体下部的出血证,对于妇人崩漏不止以及便血、尿血等均可配伍其他止血药物应用。

1.《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音黑痔,蚀恶肉。” 2.《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3.《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人肠则涩,人筋与骨则软,人虫则伏,人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剌入肉中则拔……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蝈虫上攻眩扑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止一验乎。”

本品具有收缩平滑肌、镇咳、止泻、止血等作用。 1.对平滑肌的作用 乌梅在小于30%的浓度时,可抑制豚鼠胆囊肌条收缩,当累积浓度至100%、200%时,则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的双向性反应。乌梅对膀胱平滑肌也有影响,其累积浓度至100%、200%时可增强豚鼠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张力,增加收缩频率和收缩波平均振幅。 3.镇咳作用 乌梅镇咳有效人药部位是核壳和种仁,其水煎液10g/kg预先给小鼠连续灌胃7天,可减少浓氨水引咳小鼠第一次咳嗽后150s内咳嗽次数,显示有镇咳作用。 3.止泻作用 乌梅果肉水煎液按5、10g/kg剂量预先灌胃给药7天,可对抗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灌胃4天,并可对抗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降低稀便率。 4.止血作用 乌梅炭水煎液按剂量15g/kg给予小鼠灌胃,可缩短凝血时间,而生乌梅水煎液对小鼠凝血时间无影响。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