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甘草

Gan Cao

甘草

甜根子,甜草,蜜甘,蜜草,美草,蕗草,灵通,国老,粉草,棒草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1.甘草配人参 甘草补心气:人参善于补脾益气,安神益智。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证。 2.甘草配附子 甘草甘平,药性和缓,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之功;附子辛热,有毒,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之用,两药合用, 可缓解附子之毐性,保障用药安全。

1.本品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 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 2.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3.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出现浮肿、血压升高、钠潴留、血钾降低等不良反应。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C.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C.glabra L.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春、秋采挖,以秋采者为佳。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甘草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 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 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本品含三萜类(三萜皂苷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等成分。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经,既能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倦怠乏力;又能补益心气,鼓动血脉,有益气复脉之效,可治心气不足,心动悸,脉结代,以炙用为佳。甘草甘平人肺,既能祛痰止咳,又能益气润肺,且药力和缓,大凡咳嗽,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病久咳,均可应用,临床常随证 配伍用于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寒痰咳喘,湿痰咳嗽,肺燥咳嗽等。甘草味甘,功能缓急止痛,既可用于脾 胃虚寒、脘腹挛急疼痛,又可用于阴血不足、筋失所养、四肢挛急、转筋疼痛。甘草味甘,生品性微寒,能清热解毒, 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疡。甘草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之功,既可用于食物及药物中毒,还可用于调和药物的寒热 偏性、烈性及矫味等。

1.《医学启源》 “调和诸药相协,共为力而不争,性缓,善解诸急。” 2.《用药心法》 “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 3.《本草纲目》 “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

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并与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胰液分泌;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还有一定平喘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有抗利尿、降脂、保肝等作用。

甘草酸〔甘草酸含量不得少于2%)20、30mg/kg灌胃给药,引起正常大鼠水肿,但停药后即可消失;小鼠灌胃LD50为3g/kg,静 注LD50为0.683g/kg。甘草次酸1.25g/kg灌胃给药,使小鼠呼吸抑制、体重下降;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0.308g/kg,死亡动物见腹膜炎症,注入动物未完全吸收;甘草浸膏每曰1g给兔灌服,增加血钠,降低肾上腺功能,并稍有萎缩;2g/kg灌胃给予豚鼠,增加体重,降低肾上腺東量,组织学检查仅见肾小球若干异常;小鼠皮下注射致死原因为呼吸麻痹。甘草甲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0.76g/kg。甘草甜素0.2g/kg口服给药,升高正常大鼠的动脉血压,改善心肌肌间动脉的病理学变化包括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透明变性。

甘草甜素(GL)在体内可水解生成甘草次酸(GA)。胆瘘大鼠分别静脉注射GL100mg/kg、GA60mg/kg,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β分别为54.31min、82.20min,Vd分别为29.44、167.66ml。正常非胆瘘鼠因存在肠-肝循环,其t1/2约为造 瘘鼠的3倍口服、静脉给药的药-时曲线均呈双峰现象。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