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
Ling Yang Jiao
羚羊角
高鼻羚羊角,羚羊,羚角
羚羊角镑片 取羚羊角,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干燥。 羚羊角粉 取羚羊角,砸碎,粉碎成细粉。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1~3g,宜另煎2h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1.羚羊角配水牛角 羚羊角性味咸寒,功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水牛角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二药伍用,可增强清热解毒凉血,凉肝息风定惊之功效,可用治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痉厥抽搐,以及热毒斑疹,痈肿疮毒等。 2.羚羊角配钩藤 羚羊角、钩藤均能平肝息风,清热定惊。二药相须配用,平肝息风,清热定惊之功效增强,可用治温热病壮热、神昏,手足抽搐及小儿急惊风证等。 3.羚羊角配石膏 羚羊角性味咸寒,咸以入血,寒以清热,有清热散血解毒之功;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泄阳明热邪。二药伍用,清气血实热而解毒,可用治温热病壮热发斑,神昏谵语等。 4.羚羊角配龙胆 羚羊角清泻肝火,解毒;龙胆清泻肝经实火。二药伍用,清肝泻火力强,适用于肝火炽盛所致的眩晕头痛,目赤翳障等。
脾虚慢惊者忌用。
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
主产于俄罗斯。
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微,味淡。
主要含角蛋白、磷酸钙及微量元素等。
羚羊角味咸性寒,主入肝经,功擅息风止痉、清泄肝热,有“安风定魂”(《本草纲目》)之效,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对于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痛发狂等病证每常用之。 羚羊角质重沉降,性寒泄热,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故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及肝经火盛,上攻头目,导致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翳膜遮睛等。 羚羊角性味咸寒,入肝、心二经,能气血两清,有清心凉肝、散血解毒之良效,可用治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痉厥抽搐,以及热毒斑疹等。 此外,羚羊角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还可用治痈肿疮毒。
1.《神农本草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2.《本草纲目》“人厥阴肝经甚捷……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
本品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解热等作用。
羚羊角的毒性小。小鼠灌胃羚羊角口服液40g/kg,腹腔注射羚羊角口服液5g/kg,观察7天,少数动物当日活动减少,次日后活动、饮食、大便均正常,体重普遍增加,毛有光泽,无死亡。小鼠尾静脉注射羚羊角水解液80mg/kg、羚羊角水煎液及醇提液30g/kg,均未出现死亡。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