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
Ting Li Zi
葶苈子
眉毛蒿,麦蒿
葶苈子 除去杂质及灰屑。 炒葶苈子 取净葶苈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有爆声。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煎服,5~10g;研末服,3~6g。
1.葶苈子配麻黄 葶苈子辛散开泄,苦寒沉降,功专泻肺气而平喘咳;麻黄辛温发散,轻扬宣泄,善于宣肺气止咳平喘。二药合用,同入肺经,辛开苦降,寒热互制,宣降得宜,则肺气通利,咳喘可平,临床用于风寒外束,肺气郁闭之喘咳以及痰热壅肺所致的喘咳。 2.孽苈子配防己 葶苈子与防己均苦辛而寒,利水消肿。然葶苈子长于泻肺平喘,行水消肿;防己长于利下焦湿邪。二药合用,上下二焦同治,共奏清泻肺热,开上源,利下窍,行水消肿之功,临床用于痰湿水饮证,症见咳喘胸闷痰多,水肿尿少。 3.葶苈子配大枣 葶苈子入肺经,辛散苦降,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大枣甘缓补中,能培补脾胃,顾护中气,与葶苈子合用,既能以甘缓和葶苈子峻猛之性,使泻肺而不伤正;又可培土利水,澄源截流,佐葶苈子利水消肿。二药合用,一峻一缓,一补一泻,以缓制峻,以补助泻,共奏泻痰行水,下气平喘之功,临床用于痰涎壅盛,咳喘胸满,肺气闭阻,喉中痰声漉漉,甚则咳逆上气不得卧,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4.葶苈子配大黄 葶苈子辛苦大寒,功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大黄苦寒泄降,既能泻下通便,又善导湿热外出。二者配用,既增强苦寒降泻之力,攻逐痰浊,清泻肺热平咳喘,又前后分消二便,导湿热之邪,适用于肺热喘嗽而内热较甚或兼大便秘结之证,或结胸、胸水及腹水肿满。 5.葶苈子配苦杏仁 葶苈子泻肺清热平喘咳;苦杏仁降肺气之中兼宣肺之功。两者合用,平咳喘作用增强;另葶苈子泻肺行水,苦杏仁宣降肺气。两药合伍,则水道通调,水肿可消,临床用于痰涎壅盛之咳嗽气喘及水肿腹水。
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inia sophia(L.)WebbexPranfl的成熟种子。前者称“北葶苈”,后者称“南葶苈”。
“北葶苈”,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南葶苈”,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地。
北葶苈子 呈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气微,味微辛辣,黏性较强。 南葶苈子 呈长圆形略扁,长约1mm,宽约0.5mm。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较平截。味微辛、苦,略带黏性。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槲皮素等;挥发油:芥子油,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烯丙酯,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等;脂肪酸类成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芥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还含生物碱等。 中国药典规定南葶苈子含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不得少于0.075%,炒南葶苈子不得少于0.080%。
葶苈子辛散苦降,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有泻肺、消痰、平喘作用,适用于痰涎壅盛,肃降失司,咳喘胸闷而不得卧者。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葶苈子性大寒,苦寒泄降,能泻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用于饮邪内结,肺气闭塞,水气不化所致的腹水水肿、胸胁积水、小便不利,使水湿之邪从下焦而解。因苦泄之力较峻烈,一般宜用于正气尚实者,对肺虚喘促,脾虚肿满等证则非所宜。
1.《神农本草经》:“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2.《名医别录》:“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 3.《开宝本草》:“疗肺痈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两种葶苈子提取物,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尚有利尿作用。葶苈子的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等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他菌株均有抗菌作用。葶苈子在很低剂量,即可发挥显著的抗癌效果。
葶苈子生品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毒性剌激性成分是芥子油。炒葶苈子芥子油含量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减少。猫在200mg/m3浓度下呼入15min未见有任何中毒表现,小鼠能耐受1.0mg/m3的作用,但浓度较高或作用时间较长时,可引起急性肺水肿。 葶苈子毒性反应症状与强心苷相似,按药典法测定其有效单体的生物活性,其半数致死量折合生药为2.125g/kg。葶苈子对在体蛙心可使之停止于收缩期,能使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减慢,心传导阻滞。还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如发生立即肌注0.1%肾上腺素,并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口服异丙嗪等进行解救。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