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Ma Dou Ling
马兜铃
臭铃铛
马兜铃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搓碎。 蜜马兜铃 取净马兜铃,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马兜铃100斤,用炼熟蜂蜜35-40斤)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炙用。
1.马兜铃配黄芩 马兜铃辛开苦寒泄降,善清肺热痰火,止咳平喘;黄芩苦寒燥湿,长于清泄肺火及上焦实热。两药伍用,相得益彰,可增强清肺热、化热痰之功,适用于肺热壅遏,宣降失司之咳嗽痰黄,质黏量多等。 2.马兜铃配阿胶 马兜铃功在清肺降气;阿胶重在补肺益阴。两药配伍,阿胶针对阴虚,以治其本,又能止血,得马兜铃清肺热,降肺气,止咳平喘以治其标。临床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喘急,痰中带血,共奏清金补肺之功。 3.马兜铃配桑白皮 马兜铃苦寒泄降,善清肺热痰火,止咳平喘;桑白皮甘寒性降,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两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痰热壅肺,宣降失司之咳喘胸满,痰黄质黏等。 4.马兜铃配地榆、槐花 马兜铃入大肠经,能清泄大肠之热;地榆、槐花凉血止血,其性下行,善治下部血热出血证。三者配伍,清泄大肠实热,凉血止血之力增强,临床用于大肠邪热壅滞,便血、痔血,痔疮肿痛。
1.本品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debi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
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北马兜铃果实含马兜铃酸A、C、D,β-谷甾醇和木兰花碱。马兜铃果实和种子含有马兜铃酸A和季铵生物碱。
马兜铃味苦而性寒,归肺经,能清肃肺热、泄降肺气,又略有化痰作用。咳嗽痰喘属肺热者皆可用之。 肺与大肠相表里,马兜铃既人肺经,亦人大肠经,能清泄大肠实热,用治大肠壅热所致的痔疮、肿痛出血。 马兜铃苦寒泄降,亦可用于肝阳上亢头晕、面赤者。
1.《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 2.《本草经疏》:“马兜铃,入肺除热,而使气下降。咳嗽者,气升之病,气降热除,嗽自平矣。痰结喘促,亦肺热病也,宜并主之。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 3.《本草正义》:“宣肺之药,紫菀微温,兜铃微清,皆能疏通壅滞,止嗽化痰,此二者,有一温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热嗽、寒喘热喘主治。”
有明显止咳作用,煎剂有微弱祛痰作用;又能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马兜铃含马兜铃酸,是一种有肾毒性的化学成分。马兜铃醇提物小鼠灌胃的LD50为22.029g/kg。马兜铃水煎剂30g生药/kg大鼠灌胃可导致非少尿性肾脏损伤。此外马兜铃还有致突变、致畸等毒性。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