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紫菀

Zi Wan

紫菀

紫菀茸,小辫,青菀,驴耳朵菜

紫菀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蜜紫菀 取紫菀段加炼蜜(和以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紫菀100斤,用炼蜜25斤)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1.紫菀配百部 紫菀甘润苦泄,可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百部甘润苦降,两者性俱温润,皆有润肺止咳之力,同为止咳良药。紫菀祛痰作用明显,偏于化痰止咳;百部甘润而平,偏于润肺止咳。两药合用相得益彰,化痰中寓润肺之意,润肺中又不碍祛痰,增强了降气祛痰,润肺止咳之功,无论新久虚实之咳嗽均可应用。 2.紫菀配阿胶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阿胶补肝血,滋肾水,润肺燥,止血。两者伍用,紫菀得阿胶滋阴润肺之功增强,阿胶得紫菀养肺阴而无留痰滞肺之虑,共奏养阴润燥,祛痰止咳,养血止血之功,用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3.紫菀配荆芥 紫菀质润苦泄,功专润肺化痰止咳;荆芥辛温透散,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两药伍用,标本兼顾,既祛风解表,又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犯肺,咳嗽气喘者。

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安徽等地。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主要含萜类成分:紫菀酮,表紫菀酮,表木栓醇;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酚等;香豆素类成分:东莨菪素等;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还含甾醇、有机酸、肽类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紫菀酮不得少于0.15%,蜜紫菀不得少于0.10%。

紫菀味辛苦而温,质地柔润,温散却不灼热伤阴,质润不燥又不滋腻,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临证凡遇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不问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使用,尤宜于肺虚久咳,痰多,或兼咯血者。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 2.《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3.《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

水煎剂及苯、甲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祛痰作用,目前,初步认为祛痰的有效成分为丁基-D-核酮糖苷;根与根茎的提取物中分离出的结晶之一有止咳作用。体外试验证明,紫菀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所含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槲皮素有利尿作用。

紫菀口服毒性较小。紫菀水煎液小鼠灌胃LD50为54.1g生药/kg;44〜68g生药/kg小鼠灌胃30min后,由髙剂量到低剂量出现活动减少,心跳和呼吸先快后慢,桷神萎靡,被毛蓬松潮湿,腹泻、水样便等现象,死前四肢外展,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直至呼吸停止。给药后3h为死亡高峰期,死亡现象均发生在24h内。尸体解剖后,肉眼观察肝显黄色或白色斑点,心、脾、肺、肾等脏器组织无明显异常。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