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
Ma Bian Cao
马鞭草
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
6〜8 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以色绿褐、带花穗者为佳。
活血散瘀,解毒,利尿,退黄,截疟。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疽,疟疾。
5〜10g。
1.马鞭草配泽兰 马鞭草味苦性凉,功能活血散瘀、通经;泽兰药性平和,功能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共奏活血调经之功,可用于瘀阻所致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经闭等证。 2.马鞭草配青蒿 马鞭草功能截疟,善治疟疾,且无问新久皆宜;青蒿气味辛香,能清透少阳寒热而善治疟。两药合用,增强了截疟功效,适用于疟疾寒热往来。 3.马鞭草配射干 马鞭草苦泄性凉,清热解毒;射干为肺经专药,苦寒清热、利咽消肿。两药配伍,可增强淸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喉痹等证。 4.马鞭草配泽泻 马鞭草苦泄通利,性凉清热;泽泻甘淡渗利,性寒泄热。两药合用,泄膀胱之热,利膀胱之水,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热淋涩痛。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湖北、江苏、贵州、广西。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 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 3 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气微,味苦。
主要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马鞭草苷,戟叶马鞭草苷,桃叶珊瑚苷;三萜类成分:3α,24-二羟基-12-乌苏烯-28-羧酸,羽扇豆醇,熊果酸、齐墩果酸;苯丙苷类成分:洋丁香酚苷;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芝麻素-6-葡萄糖苷,芹菜素,4′-羟基汉黄芩素;还含腺苷、β-胡萝卜素及挥发油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齐墩果酸(C30H48O3)熊果酸(C30H48O3)的总量不得少于 0.30%。
马鞭草味苦性凉,且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的作用。既用治瘀滞经闭痛经,又用于癥瘕积聚之证。 马鞭草味苦泄降,性凉清热,又善解毒清热。对于热毒炽盛的喉痹肿痛,常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同用;治疮痈肿痛,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马鞭草性善通利,具有利尿、清热、退黄疸之功,可用治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热淋涩痛,黄疸不退。 马鞭草的截疟之功,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千金要方》中即有用马鞭草“治疟疾无问新久,皆可应用”的记载。
1.《药性论》“主破腹中恶血皆下,杀虫良。” 2.《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3.《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治洗疳疮,又治生马疮用,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本品有抗早孕、抗肿瘤等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 马鞭草苷、3,4-二氢马鞭草苷和 5-烃基马鞭草苷均能兴奋大鼠离体子宫肌条,表现为收缩波频率和振幅同时增加;马鞭草苷较高浓度时对子宫肌条呈现先短暂兴奋后持续抑制的作用。 2.抗肿瘤作用 马鞭草的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 3.2g生药/kg 灌胃给药,可降低 H22 荷瘤小鼠肿瘤重量,抑瘤率分别为 32.5% 和 40.3%。马鞭草醇提液体外对绒毛膜癌 JAR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马鞭草提取液的 C 部位能抑制人绒毛膜癌JAR 细胞增殖,促进 JAR 细胞凋亡;马鞭草 C 部位能阻滞绒癌 JAR 细胞于 G2/M 期,改变 bax 和 bcl-2 表达,进一步诱导 JAR 细胞凋亡。 3.其他作用 从干燥全草中提取的马鞭草宁有促进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马鞭草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的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家兔齿髓电刺激法),在给药后 1h 开始,3h 后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 在 6h 后尚未完全消失,水溶部分更久,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