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
Huai Hua
槐花
槐蕊
槐花 除去杂质及灰屑。 炒槐花 取净槐花,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深黄色。 槐花炭 取净槐花,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褐色。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1.槐花配荆芥穂 槐花苦寒,功能泻热清肠,凉血止血;荆芥穗辛散疏风,炒黑入血,能止血。两药配伍,共奏清肠凉血,疏风止血之效,适用于痔疮出血及其他大便出血属血热者。 2.槐花配黄连 槐花苦微寒,凉血止血;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两药配伍,共奏凉大肠血热,清湿热之功,适用于湿热蕴结大肠,络伤血溢之痔血、便血,血色鲜红者。 3.槐花配夏枯草 二者均为苦寒之品,归肝经,功能清泻肝火。两药配伍,相须为用,适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及花。
全国各地区产,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
槐花 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气微,味微苦。 槐米 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气微,味微苦涩。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芦丁〔芸香苷),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异鼠李素等;三萜皂苷类成分:赤豆皂苷Ⅰ〜Ⅴ,大豆皂苷I 、Ⅲ,槐花皂苷I 、II、Ⅲ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4)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含芦丁(C27H30O14)槐花不得少于6.0%,槐米不得少于 15.0%。
槐花味苦,性属寒凉,善清泄血分之热,有凉血止血之效,适用于血热出血诸证。因其偏走下焦,“凉血之功独在大肠”(《药品化义》),故以凉大肠,清血热见长,对大肠火盛或湿热蕴结所致的痔血、便血最为适宜。 槐花苦能清泄,寒能胜热,入肝经,长于清泄肝火。“凡人肝气通于目。若肝气有热,热肿于目,故令赤痛”(《诸病源候论》)。故本品可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眩晕等症。
1.《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抬皮肤风,及肠风泻血,赤白痢。” 2.《本草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3.《药品化义》:“槐花味苦,苦能直下,且味厚而沉,主清肠红下血,痔疮肿痛,脏毒淋沥,此凉血之功能独在大肠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能疏皮肤风热,是泄肺金之气也。”
本品具有止血、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1.止血作用 槐花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其所含芦丁能增加毛细血管稳定性,降低其通透性和脆性,可预防出血。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槐花煎液0.952g/kg灌胃,可降低家兔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有保护心功能的作用。槐花煎液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其所含的芦丁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透性、脆性,能维持血管抵抗力等;槲皮素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 3.抗炎作用 槐花中的芸香苷及槲皮素对组胺、蛋清、5-羟色胺、甲醛、多乙烯吡咯酮引起的大鼠脚肿胀,以及透明质酸酶引起的足踝部浮肿有抑制作用。芳香苷能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耳廓炎、肺水肿的发展,对芥子油引起的兔结膜水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槐花有效成分槲皮素能抑制病毒复制,与其他药物合用能增强抗病毒作用。槐花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小芽胞廯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尚无参考文献。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