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甘松

Gansong

甘松

甘香松,香松

1.《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 . 2.《本草纲目》:“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3.《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香温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1.甘松配山柰 甘松味辛甘性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气温通,能行气止痛;山柰辛苦性温,具有温中祛寒,理气止痛之功,还能健胃助消化。甘松得山柰,行气止痛、温中散寒之功增强。用以治疗脾郁胃寒,脘腹胀痛,呕吐,胸闷气郁,食欲不振,久泻。 2.甘松配白芷 甘松甘温,能行气散寒止痛;白芷辛温,能散风除湿,芳香通窍止痛。两药配伍,相使为用,行气止痛之功增。用以治疗风邪恶气卒中之心腹痛。 3.甘松配荷叶 甘松辛香甘缓,善能行散解毒;荷叶苦涩性平,功清热利湿。两药配伍,相使为用,甘松得荷叶,清热解毒之功益增;荷叶得甘松,收湿除湿之效长。用以治疗脚气肿毒。

气虚血热者忌服。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或匙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 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 根茎短小,上端有茎、 叶残 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 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 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1.甘松 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缬草萜酮(valeranone),甘松新酮(nardosinone),1(10)-马兜铃烯[1(10)-aristolene],9-马兜铃烯-2-酮[1(10)aristolen-2-one],1,8,9,10-四去氢马兜铃烷-2-酮(1,8,9,10-te-tradehydroaristolan-2-one)[2]又名甘松酮(nardostachone)[3],9-马兜铃烯醇(9-aristolen-1α-ol)又名甘松醇(nardostachnol),1,2,9,10-四去氢马兜铃烷(1,2,9,10-tetradehydroaristolane)[4],青木香酮(debilone)[5],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6],甘松香醇(narchinol)A[7],β-橄榄烯(β-maalie-ne)[8],甘松环氧化物(nardonoxide)[9],甘松香酮(kanshone)A、B[10、C[11]D、E,异甘松新酮(isonardosinone),甘松新酮二醇(nardoino

甘松味辛行气,芳香醒脾,性温散寒,故能行气消胀,醒脾开胃,散寒止痛,用于思虑伤脾,寒郁气滞之脘腹胀痛、呕吐、不思饮食。此外,甘松外用有收湿消肿之功,用治湿脚气。单用泡汤漱口,可治牙痛,

1.《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 2《本草纲目》“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人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3.《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宵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香温行散之意9 其气芳香,人肠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①中枢镇静作用 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克/公斤可致死。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②抗心律不整 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从宽叶甘松根中提出的挥发油在各种心脏标本上,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④其他作用 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

尚无参考文献。

尚无参考文献。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