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Xi Huang Cao
溪黄草
苦味草,熊胆草,溪沟草,台湾延胡索,大叶蛇总管,四方蒿,香茶菜,黄汁草
除去杂质,晒干,切段。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痢疾,泄泻,跌打损伤。
15~30g。
溪黄草配大黄 溪黄草苦寒降泄,功专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大黄苦寒,善泻火通便。二药配用,使湿热之邪从大小便而出,且清热之力加强。适用于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者。
脾胃虚寒者慎服。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 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Don) H.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
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150cm,直径0.2~0.7cm;表面棕褐色,具柔毛及腺点;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有时中空。叶对生,有柄;叶片多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阔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8cm,宽2~5cm;顶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下表面均灰绿色,被短毛及红褐色腺点;纸质。老株常见枝顶有圆锥花序。气微,味微甘、微苦。
主要含萜类成分: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溪黄草甲素、乙素;还含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等。
溪黄草性味苦寒,苦可降泄,寒能清热,入肝胆之经,故能清利肝胆湿热,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 溪黄草善入血分,性寒凉血,入大肠经可起清热利湿凉血作用,常治湿热痢疾,泄泻。 本品味苦通泄,又能散瘀消肿,也常用于跌打损伤。
1.《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 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痰。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本品具有抗肝损伤、利胆、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