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
Di Er Cao
地耳草
田基黄,斑鸠窝,雀舌草,蛇喳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田边菊,观音莲
除去杂质,晒干。
清利湿热,散瘀消肿。用于湿热黄疸,疮疖痈肿,跌打损伤。
9~15g。
地耳草配茵陈 二药均苦寒,入肝、胆经。地耳草具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茵陈有清利湿热,退黄疸之效。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使利湿退黄作用增强,适用于湿热黄疸证。
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
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
本品长10~40cm。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公枝,有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具细小透明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或黄色,萼片、花 瓣均为5片。气无、味微苦。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槲皮苷,异槲皮苷,田基黄苷(槲皮素-7-鼠李糖苷)、还含香豆素、蒽醌等。
地耳草主归肝胆,能清泄肝胆湿热,为清热利湿退黄疸之常用药。故湿热黄疸常取用之。地耳草能解毒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等。
1.《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解蛊毒,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3.《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本品具有抗肝损伤、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