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

蝼蛄

Lou Gu

蝼蛄

梧鼠,蝼蝈,天蝼,蟪蛄,蝼窒,蟓蛉,杜狗,炙鼠,津姑

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利水消肿,通淋,解毒。用于水肿,淋证,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3~4.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

体虚者慎用。

本品为蝼蛄科昆虫蝼蛄 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et Beauvois.或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的干燥体。

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

蝼蛄 本品多碎断。完整者长约3cm,宽约0.4cm。全体被毛,背面茶褐色,腹面淡黄色。头圆锥形。复眼卵形,突出,黑色具光泽。触角丝状,多节。前胸背板较宽,后缘突起。前翅长达腹部一半,后翅膜质,超出腹部末端0.5~0.7cm。足3对,前足胫节边缘有锯齿,呈铲状;后足长大,胫节中部背侧内缘有3~4根能活动的刺。腹部皱缩。气腥臭,味微咸。 华北蝼蛄 长约4cm,宽约0.5cm。灰黄褐色。前胸背板坚硬,呈盾形。前翅长不及腹部一半,后翅超出腹部末端0.3~0.4cm。后足胫节中部背侧内缘有活动的刺1根。腹部圆筒形。

主要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

蝼蛄为虫类药,性善通利,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并能通利大便,但以利湿最为神效,故头面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等较为适宜。蝼蛄味咸,咸可软坚,又兼解毒之功,故瘰疬、痈肿恶疮可用之。

1.《曰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 2.《本草纲目》“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鲠骨。”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