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川乌
Zhi Chuan Wu
制川乌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
其制法为取净川乌,按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h(或蒸6~8h)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以质脆、断面有光泽、微有麻舌感者为佳。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1.5g~3g,先煎、久煎。
1. 制川乌配麻黄 制川乌味辛、苦而性热,善疏通阴寒,祛风寒湿,止痹痛;麻黄发散风寒,通调血脉。两药配伍使用,辛散宣通,表里透彻,相得益彰,适用于寒湿痹痛,疼痛剧烈,遇寒更甚,局部不温。 2. 制川乌配当归 制川乌药性燥烈,功善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当归药性柔润,功长补血活血,散寒止痛。两药配伍,逐风寒湿邪与养血活血并用,温而不燥,养而能通,刚柔相济,相辅相成,适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心腹冷痛,胸痹心痛者。 3. 制川乌配制白附子 制川乌散寒除湿,温经止痛;制白附子祛风涤痰,温通经络。二药合用,可增加温散寒湿,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顽痹迁延不愈,关节肿胀,麻木不仁,疼痛,屈伸不利等。 4. 制川乌配生石膏 制川乌辛散,疏利开通,温经止痛,解外郁之寒;生石膏辛寒,清解宣透,祛里结之热。寒热之品同用,疏通清透并施,可治表里寒热互结之痹痛,症见关节红肿热痛,便干,舌红苔黄,脉有力等实热内郁之象;外寒郁遏,里热上扰,或胃火上冲所致的剧烈头痛。
1. 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2. 孕妇慎用。 3. 不宜与半夏、瓜瘘、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本品为毛莫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经炮制加工制成。应由具备资质的饮片企业生产。
主要培植于四川
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舌感。
主要含单酯型乌头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及酯型生物碱等;还有微量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单酯型乌头生物碱的毒性较双酯型生物碱小。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次乌头(C33H45NO10)和新乌头碱(C33H45NO11)的总量计不得过0.040%。含苯甲酰乌头原碱(C32H45NO10)、苯甲酰次乌头原碱(C31H43NO9)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C31H43NO10)的总量应为0.070%~0.15%
制川乌辛热,药性强悍,《长沙药解》谓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说明本品最善除寒湿,散风邪,止痹痛,故常用于治疗寒湿痹痛日久,关节疼痛不可屈伸、中风手足不仁、痹痛筋脉挛痛;制川乌又能温煦脏腑,善于散寒止痛,温里止痛,故对于心腹冷痛、胸痹心痛、感寒腹痛、寒疝腹痛等均可用之。
1.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浮也,阳中之阳也。其用有二:散诸风之寒邪,破诸积之冷痛。” 2. 《汤液本草》“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胳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堕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3. 《长沙药解》“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本品有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等作用。 1. 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 有关制川乌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较多。制川乌能抑制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延长热板法小鼠舔后足潜伏期,提高小鼠痛阈值,炮制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h 由制川乌组成的复方乌头汤醇提液灌胃可使大鼠及幼年小鼠胸腺萎缩。 2. 其他作用 蒸川乌醇提物2.0g/kg 或蒸川乌粗多糖0.30g/kg灌胃,能延长小鼠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但煮乌头粗多糖则无此作用。川乌各炮制品提取物(药典法,蜜炙法,蜜炙酸沉法)对环磷酰胺(CP)引起的小鼠骨髄嗜多染红细胞MN、骨髄细胞SCE和CA有抑制作用,其中蜜炙川乌醇提物和蜜炙川乌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优于药典法制川乌提取物。制川乌对由环磷酰胺引起的遗传损伤有拮抗作用,川乌经蜜炙后抗突变性增强。
制川乌粉LD50为10.1g/kg,对离体大鼠心脏毒性的实验结果显示,制乌头生物碱给药浓0.125mg/L时,可见心律失常,表现为节率减慢,偶有节率加快,同时伴有收缩幅度下降,剂量再增加,即心脏即出现收缩抑制,生乌头生物减对心脏收缩功能毒性远大于制乌头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