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Qian Niu Zi
牵牛子
黑丑,白丑,二丑,丑牛子,黑牵牛,白牵牛,草金玲,金玲
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以粒大、饱满者为佳。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炒至稍鼓起。用时捣碎。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
煎服,3〜6g。人丸散服,每次 1.5〜3g。
1.牵牛子配甘遂 二药均有泻下逐水、通利二便的作用,然牵牛子兼可下气,甘遂能通经隧之水。二药相配,有通便利尿、下气消肿之功,用于治疗胸腹积水等。 2.牵牛子配大黄 牵牛子走气分,峻下逐水而消肿;大黄入血分,荡涤肠胃而除积热。二药合用,泻下通便消积力强,用于肠胃积滞属实证者。
1.孕妇禁用。 2.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
1.裂叶牵牛 原产美洲,我国各地常见栽培,也常为野生。 2.圆叶牵牛 生于平地,以至海拔 2800 米的田边、路旁、宅旁或山谷林内,栽培或野生。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种子似橘瓣状,略具三棱,长 5~7 毫米,宽 3~5 毫米。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弓状隆起,两侧面稍平坦,略具皱纹,背面正中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下端为类圆形浅色种脐。质坚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2片。气微,味辛、苦,有麻舌感。
主要含苷类成分:牵牛子苷等;生物碱类成分:裸麦角碱,野麦碱,田麦角碱等;有机酸类成分:咖啡酸,咖啡酸乙酯,肉桂酸,阿魏酸,绿原酸,绿原酸甲酯等;还含脂肪油及糖类等。
牵牛子苦寒,其性降泄,善泄湿热,通利水道,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泻下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有毒峻下之品,用于水肿臌胀、二便不利等正气未衰水湿实证为宜。 牵牛子苦寒入肺经,其性降泄,又能泻肺气、逐痰饮,《本草纲目》曰:“逐痰消饮”,可用于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日浮肿者。 牵牛子苦而泄下,寒能除热,故有泻下、通便、去积作用,可治实热积滞,大便不通;大肠风秘结涩;痢疾里急后重者。 牵牛子还有杀虫去积之功,并借其泻下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
1.《名医别录》“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2.《汤液本草》“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 3.《本草纲目》“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
本品具有泻下等作用。 1.泻下作用 牵牛子的乙醇或水浸出液 1.5〜3g/kg 灌胃,对小鼠均有泻下作用,而煎剂则无致泻能力。其泻下机制为牵牛子苷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肠螨动,导致泻下。 2.其他作用 牵牛子醇提物对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
牵牛子具有一定毒性。牵牛子生品及炒品水浸液灌胃,致小鼠 24h 死亡的LD50分别为13.46、31.21g/kg。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