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
Zi Cao
紫草
山紫草,紫丹,紫芙,藐,地血,鸦衔草,紫草根,红石根,红紫草,野紫草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切段。以质松软、色紫者为佳。 新疆紫草 除去杂质,切厚片或段。 内蒙紫草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新疆紫草切片 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切片或条形片状,直径1~2.5cm。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深紫色。圆柱形切片,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 内蒙紫草切片 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切片或条形片状,有的可见短硬毛,直径0.5~4cm,质硬而脆。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深紫色。圆柱形切片,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
1.紫草配土茯苓 紫草功擅凉血活血,解毒疗疮;土茯苓长于清热解毒,利湿。两药伍用,相辅相成,凉血活血,祛湿解毒之力增强,使湿热瘀毒同解。适用于湿热瘀毒蕴结之疮疡肿毒,恶疮,及肝经湿热瘀毒之证。 2.紫草配当归 紫草具有解毒,凉血活血之效;当归能养血活血,消肿散结。两药伍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增强。适用于痈疮肿毒及跌打损伤肿痛等证。 3.紫草配地黄 紫草长于凉血解毒,兼能活血;地黄善于养阴生津,兼能止血。两药伍用,清热不伤津,活血不动血,清热养阴,凉血解毒之效增强。适用于热病烦热口渴,热入血分之发疹发斑,及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
脾虚便溏者慎用。
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或内蒙紫草A.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
主产于新疆、内蒙古。
新疆紫草(软紫草) 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cm,直径1~2.5c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内蒙紫草 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长6~20cm,直径0.5~4cm。根头部略粗大,顶端有残茎1或多个,被短硬毛。表面紫红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易剥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整齐,皮部紫红色,木部较小,黄白色。气特异,味涩。
本品含紫草素(紫草醌)、紫草烷、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二甲基戊烯酰紫草素、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C16H16O5)计,不得少于0.80%。 含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C21H22O6)不得少于0.30%。
紫草咸寒,主人肝经血分,善“清理血分之热”(《本草正义》),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效,故可用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或疹出不畅者。紫草甘寒能清热解毒,咸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消肿,外用又可治疗痈疽疮疡,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2.《本草纲目》:“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 3. 《本草求真》“专人厥阴血分凉血。血凉则九窍通,二便利。故凡血热毒闭,而见心腹急痛,水肿不消,五疸癣恶疮,及痘疮血热毒盛,二便闭涩者,治当用此。俾血得寒而凉,得咸而降,得滑而通,得紫而入,血凉毒清,而二便因以解矣。” 4.《本草正义》 “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人血,故清理血分之热。故古以治脏腑之热结,后人专治痘疡,而兼疗斑疹,皆凉血清热之正旨。”
本品煎剂、紫草素、二甲基戊烯酰紫草素、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紫草素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乙醚、水、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新疆产紫草根煎剂对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新疆紫草中提取的紫草素及石油醚部分有抗肿瘤作用;本品有抗生育、解热等作用。
新疆紫草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分级提取物灌胃小鼠的最大耐受童分别为2.0、12.5、19.5、23.4g/kg。紫草水煎液灌胃可导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胚胎肝嗜多染红细胞数微核率升高,提示其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