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
Ya Dan Zi
鸦胆子
老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胆子,小苦楝
除去果壳及杂质。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鸦胆子配木香 鸦胆子苦寒降泄,入大肠、肝经,走血分,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燥湿杀虫,凉血止痢,《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木香味苦泄辛行温通,入胃、大肠、胆经,走气分,善行气导滞,除脘腹胀痛、泻痢后重。两药相配,气血并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行气止痛效佳。适用于泻痢里急后重。
1.本品有小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慎用。 2.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 Brucea javanica(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广东、广西。
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0.6~1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黑色,有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基部钝圆,有凹点果柄痕,果肉易剥落,果核坚硬,破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内含种子1粒。种子卵形,长4~7毫米,直径3~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稍隆起的网纹,顶端短尖呈鸟嘴状,其下有长圆形种脐,近基部有棕色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稍隆起的种脊,种皮薄,胚乳和胚富油性。气微,味极苦。
主要含四环三萜苦木内酯类成分:鸦胆子苷A~P。鸦胆子素,鸦胆子酮酸等;脂肪酸类成分: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还含蒽醌类及黄酮类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油酸(C18H34O2)不得少于8.0%。
鸦胆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入大肠经,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燥湿杀虫,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 鸦胆子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故每用于各种类型的疟疾,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疗效最佳。 本品外用有腐蚀赘疣作用。可用于赘疣,鸡眼等。
1.《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2.《本草纲目拾遗》“治痢、治痔。” 3.《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消化道溃疡等作用。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