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野菊花

Ye Ju Hua

野菊花

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淸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1.野菊花配蒲公英、紫花地丁 三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为治疗热毒疮疡肿痛之要药。野菊花泻火解毒力胜,蒲公英善疏郁通乳,紫花地丁长于凉血、散血热壅滞。三药相须为用,泻火凉血解毒、行滞消痈散结之力增强。用治痈肿疔毒、丹毒、乳痈等热毒炽盛之证效佳。 2.野菊花配桑叶 野菊花质轻气凉,善疏风解毒、泻火平肝;桑叶甘寒清润,长于宣肺疏风、清肝明目、平抑肝阳。两药相配,疏风清热、平抑肝阳力增。适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 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

主产于广西、湖南、江苏。

头状花序类球形,直径1.5~2.5厘米,棕黄色。总苞片4~5层,外层苞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3毫米,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中层苞片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展平后,舌片长1~1.3厘米,顶端全缘或2~3齿,筒状花多数,深黄色。气芳香,味苦。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蒙花苷,矢车菊苷等;挥发油:菊花内酯,野菊花三醇,野菊花酮,侧柏酮,樟脑,龙脑等。

野菊花苦寒泄热,辛散透发,入肝心经,“散火散气,消痈毒、疔肿、瘰疬、眼目热痛“(《本草正》)。既善清热解毒,为外科疔痈要药,常用于痈疽疔疖,丹毒,咽喉肿痛等热毒炽盛之证;又撩泻肝火、平肝阳,兼散风热,每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1.《本草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瘜”。 2.《本草求真》“野菊花一名苦薏,为外科痈肿药也,其味辛而且苦,大能散火散气,故凡痈毒疔肿,瘰疬,眼目热痛,妇人瘀血等症,无不得此则治。”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等作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