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蒲公英

Pu Gong Ying

蒲公英

蒲公草,仆公英,蒲公罂,婆婆丁,黄花地丁,蒲公丁,黄花草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淸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1.蒲公英配夏枯草 两药同为寒凉之品,均入肝经。蒲公英善清热解毒、疏郁散结而消痈肿;夏枯草长于清肝泻火而散郁结。两药配用,寒凉清解而不郁遏,使清肝泻火、解毒消痈、行滞散结力增强。适用于肝经实火、热毒内蕴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火热邪毒郁结所致的疔疮痈肿,瘰疬痰核,乳痈;肝胆热毒、湿热郁结之黄疸、胁肋疼痛等。 2.蒲公英配天花粉 蒲公英善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天花粉长于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两药配伍,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功增强,对疮疡痈肿脓未成者可促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适用于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等。 3.蒲公英配车前草 两药均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蒲公英以清热解毒见长,车前草以利水通淋为优。两药合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增强。适用于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若两药鲜品共捣烂外敷,治诸痈疮肿毒效佳。

本品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 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1.蒲公英 全草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里面,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长6~15里面,宽2~3.5厘米,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倒向浅裂或羽状分裂,裂片牙齿状或三角形,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被蛛丝状毛。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外面总苞片数层,顶端有或无小角,内面1层长于外层的1.5~2倍,顶端有小角,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2.碱地蒲公英 叶倒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4.8厘米,宽1.2~1.5厘米,常较规则地倒向羽状深裂,裂片3~7对,顶端裂片长戟形,先端尖或钝,基部狭长,几无毛。总苞片3层,外层2面顶端几无小角,内面1层长于外层的2倍。

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咖啡酸,绿原酸,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等;挥发油,正己醇,樟脑,正辛醇,反式石竹烯等;黄酮类成分: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槲皮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香叶木素,斧菜素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咖啡酸(C9H8O4)不得少于0.020%。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良效,凡治热毒壅盛所致之疮痈肿毒,不论内痈外痈,每恃为要药,因其主人肝、胃二经,兼能疏郁通乳,故尤为治乳痈之佳品。正如《本草正义》所云:“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故常用治痈肿疔毒、乳痈肿痛、瘰疬、肠痈腹痛、肺痈吐脓、咽喉肿痛等。又本品苦寒下泄通利,《本草备要》谓其“为通淋妙品。”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效,亦常用治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 此外,蒲公英尚具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1.《新修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2.《本草备要》“专治痈肿、疔毒,亦为通淋妙品。” 3.《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溃疡等作用。

小鼠骨髄细胞微核试验显示,蒲公英水提液2.5、5.0、10.0g/kg灌胃无诱变性。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