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Bai Xian Pi
白鲜皮
藓皮,北鲜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煎服,5~10g。外用适量。
1.白鲜皮配苦参 白鲜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两药伍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效增强,适用于湿热黄疽,湿疹疥癣,皮肤瘙痒。 2.白鲜皮配地肤子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两药伍用,祛风、除湿、止痒之功增强。适用于皮肤湿疹湿疮,风疹瘙痒。 3.白鲜皮配薏苡仁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通痹;薏苡仁健脾补中,渗湿除痹。两药伍用,标本兼治,祛风、除湿、通痹功效增强。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
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主要含萜类成分:梣酮,黄柏桐,柠檬苦素;生物碱类成分:白鲜碱,白鲜明碱,茵芋碱,崖椒碱;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异槲皮素;香豆素类成分: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东莨菪素;还含甾醇、皂苷等。
白鲜皮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为湿热疮疡常用之品,《药性论》载其“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故既可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又可治湿疹、风疹、疥癣疮癞、皮肤瘙痒,内服外洗均可。白鲜皮善 于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本草纲目》称其“为诸黄风痹要药”,常用治湿热黄疸尿赤及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1.《神农本草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2.《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良。” 3.《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本品主要成分白鲜碱、花椒碱、茵芋碱对小鼠的毒性相近,均为150〜250mg/kg。
本品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白鲜碱和茵芋碱于Caco-2细胞模型由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59±0.14)x 10-5cm/s和(3.19±0.09) x 10-5cm/s,而由BL端到AP端则为(2.57±0.33) x 10-5cm/s和(5.86±0.49) x 10-5cm/s,表明其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人体内属吸收良好化合物。
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