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Ku Shen
苦参
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山槐根,地参
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煎服,5~10g。外用适量。
1.苦参配木香 苦参清热燥湿而止痢;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两药伍用,清热燥湿止痢,行气止痛功效增强。适用于湿热痢疾,食积腹痛下利。 2.苦参配当归 苦参苦寒,功擅清热燥湿;当归辛温,功善活血补血。两药伍用,一温一寒,一开一泄,共奏活血化瘀,燥湿清热之效。适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颜面、胸背粉刺疙瘩,皮肤红赤发热,酒渣鼻。 3.苦参配蛇床子 苦参能清热燥湿,祛风毒,杀虫止痒;蛇床子善于杀虫止痒,燥湿祛风。两药伍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之力增强。适用于风疹,皮肤瘙痒,妇女带下,阴痒等。 4.苦参配茯苓 苦参性主降泄,善清下焦湿热,以利膀胱气化,能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茯苓淡渗利湿,药性平和,能祛邪而不伤正。两药伍用,清热利尿之功增强。适用于湿热蕴结下焦之小便不利。
1.不宜与藜芦同用。 2.脾胃虚寒者禁用。
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全国各地均产。
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苦参醇碱,臭豆碱,甲基金雀花碱,野靛叶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粉防己碱等;黄酮类成分:苦参素等。
苦参苦寒,善于清热燥湿,为治湿热内蕴之常用药。故可用治湿热蕴结肠胃之湿热泻痢,便血及湿热蕴蒸肝胆之湿热黄疸。其性善下行,既能清膀胱湿热,又能通利小便,导湿热外出,故可用于湿热蕴结膀胱,小便不利,灼热涩痛。苦参苦燥,善清下焦湿热,且能杀虫止痒,故可用于湿热下注,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名医别录》载其, “安五脏,定志”,故苦参又有宁心止悸之功,可用治心悸不宁。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 2.《本草纲目》:“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3.《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本品主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以苦参总碱40~60mg 静注,40例病人中有2例出现早搏,1例出现ST-T段改变,停药后可以恢复。 苦参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苦参总碱0.5〜1.82g/kg灌胃 ,小鼠出现间歇性抖动和痉挛,呼吸麻痹是苦参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苦参总碱小鼠腹腔给药LD50为147.2±14.8mg/kg,灌胃给药LD50为586.2±80.46mg/kg;苦参碱小鼠肌内注射的LD50为74.15±6.14mg/kg;氧化苦参碱小鼠肌注LD50为256.74±57.36mg/kg;苦参总黄酮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103.1±7.66g/kg;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注射液,苦参混合生物碱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均未显示明显毒性作用,小鼠体重、血象和脏器基本正常。给犬肌内注射苦参结晶碱0.5g,每日1次,连续2周,多数动物,出现食量减少,体重减轻,但肝、肾功能和血象无明显毒性改变。有研究发现苦参可能是一种染色体断裂剂。
家兔体内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α分别为4.4min和5.8min,t1/2β分别为79.2min 和29.6min;Vd分别是3.93L/kg 和1.94L/kg。氧化苦参碱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与家兔体内过程相似。
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