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秦皮

Qin Pi

秦皮

秦白皮,蜡树皮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晒干。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1.秦皮配黄连 秦皮功善清热燥湿止痢,清肝明目;黄连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伍用,清热燥湿止痢,清肝明目作用增强。适用于湿热壅滞肠胃之痢疾,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2.秦皮配白头翁 秦皮能清热燥湿,兼以收涩止痢;白头翁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两药伍用,相辅相成。适用于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的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 3.秦皮配地榆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地榆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两药伍用,收涩止痢,凉血止血之效增强。适用于湿热蕴积大肠所致的赤白下痢,血痢日久不愈者。

脾胃虚寒者禁用。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chinensis Roxb.var.acuminat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主产于陕西、河北、吉林、辽宁。

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主要含香豆素类成分: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素,秦皮苷等;还含酚类、皂苷、鞣质等。

秦皮苦寒,能清热燥湿解毒,其性收涩,又能止痢、止带。故常用治热毒泻痢,里急后重及湿热下注,赤白带下。《神农本草经》载其“除热,目中青翳白膜。”秦皮苦寒降泄,入肝胆经,又能清肝泻火,明目退翳。多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1.《神农本草经》:“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2.《本草纲目》:“梣皮,色清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少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有补也。”

本品主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痛风等作用。

秦皮毒性很低,秦皮甲素及乙素毒性也小。灌服小鼠LD50值为秦皮甲素11.5g/kg,秦皮乙素2.398g/kg,但有报道腹腔注射3g/kg 不致死,静脉注射MLD为250mg/kg,中毒表现二者相似,为镇静、惊厥、昏迷,终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秦皮苷及秦皮素也可抑制小鼠及兔的中枢神经,并致呼吸停止而死亡。秦皮乙素1g/kg 每天灌服1 次,连续2 周,未见毒性反应。

秦皮甲素口服后主要于小肠上部吸收,注射可出现于肾脏尿液及胆囊,表明可通过肠及肾排泄。大鼠灌服或注射从尿粪中以原形排出豚鼠则主要在体内破坏。利用秦皮甲素、乙素与β-环糊精形成化合物发生荧光增敏的作用原理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给家兔灌胃秦皮水煎剂时,测得秦皮甲素、乙素在兔体内符合二房室模型,吸收速率Kα分别为1. 55/h和2.08/h,消除速率Kβ为7.06/h和5.58/h,甲素的k21为0.145/h,k12为0.37/h,乙素者为0.148/h和0.12/h。

置通风干燥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