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

黄连

Huang Lian

黄连

味连,雅连,云连,川连

酒黄连取黄连片,加黄酒拌润,炒干。 姜黄连取黄连片,加姜汁拌润,炒干。 萸黄连取黄连片,加吴茱萸汁,拌润,炒干。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煎服,2~5g。外用适量。

1.黄连配木香 黄连善清热燥湿而止泄痢;木香善调中宣滞、行气止痛。两药伍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导滞之功。适用于胃肠湿热积滞之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2.黄连配半夏 黄连苦寒,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辛温,善燥湿化痰,降逆消痞。两药伍用,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气机,除湿热而化痰浊,有泄热和胃,降逆消痞,开胸涤痰之功。适用于痰热互结、气机失畅所致的胸腹闷胀,心下痞满,呕吐呃逆。 3.黄连配大黄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泻火通便,凉血解毒。两药伍用,泻火凉血解毒之力增强,既能清气分实热,又能泻血分火毒,且有涤肠通便之功。适用于邪热内结之心下痞满,胃肠湿热,火毒壅滞之腹痛下痢及实热火毒上炎之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火热内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4.黄连配水牛角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重在气分;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重在血分。两药伍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增强。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吐衄。

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禁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可称为“味连”、“雅连”、“云连”。

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湖北。云连主产于云南。

黄连商品,因原植物与产地的不同,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①味连,又名:川连(《本草蒙筌》),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为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长约3~7厘米,单枝直径3~8毫米。外表黄褐色,栓皮剥落处呈红棕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着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江枝或过桥杆;上部多有褐色鳞片残留,顶端有未去净的残茎或叶柄。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湖北。陕西(平利)亦产。 ②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为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多为单枝,少有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呈蚕状,长约4~8厘米,直径约3~9毫米。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江枝较味连为少。质坚实,断面不齐,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射线明显,髓部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小檗胺,木兰花碱等,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占总生物碱含量的40%~50% ,且味连含量普遍高于雅连。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长于清中焦湿热,故用于湿热中阻,气机不畅,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吞酸。《神农本草经》载黄连主“肠癖腹痛下痢”,刘完素曰“能降火祛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为湿热泻痢要药,可用于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珍珠囊》谓“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祛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祛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黄连入心经,功能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可用治热病,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及热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黄连入胃经,善清胃火,可用治胃火牙痛,消谷善饥。入肝经,兼清肝火,可用于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所致的呕吐吞酸。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常用于热毒炽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外用可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1.《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2.《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3.《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于此。”

本品主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抗腹泻与降血糖等作用。

有报告黄连水煎剂给小鼠灌胃3g/kg以上即可见有动物死亡,测得LD50为4.89g/kg(4.38~5.47g/kg)。黄连3g/kg灌服可引起肝功能改变。但另有报告黄连的LD50灌服为17. 22 士 1.75g/kg ,小檗碱灌服,小鼠的LD50为392mg/kg ,腹腔注射为24.3mg/kg ,静注对大鼠、小鼠、豚鼠和兔的MLD在27.5~250mg/kg之间。另有报告,黄连对大鼠离体血红细胞渗透性无明显影响,黄连和小檗碱对实验性G6PD缺陷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也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溶血,孕小鼠服用黄连和小檗碱,胎仔血清总胆红素、ALT和血红蛋白定量等也无明显差异。

黄连中生物碱口服后从口腔、食道即开始被吸。于胃黏膜吸收迅速而消除较慢。大鼠肠外翻模型,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亭在合肠均为线性吸收,以空肠为优,其次为回肠和结肠。黄连碱和小檗红碱于人源Caco-2模型也呈良好被动吸收。厚朴、生地黄等可促进其吸收。

置通风干燥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