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Zhi Zi
栀子
木丹,鲜支,卮子,越桃,山栀子
炒栀子 取净栀子,碾碎,炒至黄褐色。 焦栀子 取净栀子,碾碎,炒至焦褐色或焦黑色。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疽,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焦栀子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6 〜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1.栀子配淡豆豉 栀子长于清心泻火除烦;淡豆豉长于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两药伍用,清热除烦作用增强,适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侬,烦热不眠。 2.栀子配黄芩 栀子善清三焦火邪,利三焦湿热,兼能凉血解毒;黄芩偏清上、中焦湿热,尤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兼能凉血止血。两药伍用,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之力增加,故可用于火毒充斥三焦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等。 3.栀子配茵陈 栀子善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茵陈长于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两药伍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增强,可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为治疗湿热黄疸常用药对。
本品苦寒伤胃,阴血亏虚,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
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主要含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京尼平苷),羟异栀子苷等;黄酮类成分:栀子素等;类胡萝卜素成分:西红花素,西红花酸等;有机酸类成分:栀子花甲酸,栀子花乙酸,绿原酸等;还含挥发油、多糖、胆碱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栀子苦寒清降,《医林纂要》载其泻心火,安心神”,有清心泻火除烦之功,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故可用于热病邪热客心,胸中烦闷,烦热不眠。苦寒之性又善清泻三焦火热,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故又可用于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三焦俱热者。栀子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清利三焦湿热,既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疸,又能清膀胱湿热而利小便,故可用于肝胆湿热郁蒸所致的黄疸、发热、小便短赤,以及热结膀胱所致的血淋,小便淋漓涩痛。栀子苦寒,主降泄,又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可用于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用有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故可用于扭挫伤痛。焦栀子性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1.《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2.《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秽,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本品主要具有抗病毒、解热、抗炎、利胆和保肝等作用。
栀子醇提物对小鼠的 LD50灌胃为107.4g/kg,腔注射为17.1g/kg。大剂量栀子及其有效成分对肝脏有一定毒性作用,以山栀乙醇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连续4 天,可使环己巴比妥睡眠时间显著延长,肝脏呈灰绿色。山栀乙醇提取物4g/kg或京尼平苷250mg/kg灌胃,每天1 次共4 天,大鼠肝微粒体酶P450含量以及对硝基苯甲醚脱甲基酶活性分别降至对照组的30% 和35%以及67%和72%大鼠连续服用京尼平苷50mg/kg 5 周后,肝、脾等脏器均染成青色。栀子水提物(得率10%)0.5、1.0、2. 0g/kg 掺入饲料中自由摄入30天,大剂量组可见大鼠体重增加减少,雄鼠肝、脾、肾、睾丸指数明显增高。
栀子颗粒剂灌胃于大鼠血浆的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其t1/2为42.10±7.81min,tmax为38.33±10.80min,Cmax为0.26±0.09mg/L,AUC0.24为30.35±12.32mg/L.min。
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