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

鸭跖草

Ya Zhi Cao

鸭跖草

鸭石草,鸡舌草 ,碧竹子,碧竹草, 碧蝉花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煎服,15~30g。鲜品60~90g。

1.鸭跖草配金银花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咽;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敢风热。两药伍用,清热泻火解毒之效增加,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 2.鸭跖草配石膏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石膏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两药伍用,既能增强清热泻火之效,又能除烦止渴,适用于温热病热人气分,高热烦渴。 3.鸭跖草配玄参 鸭跖草功善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玄参功善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两药伍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显著,泻火而不伤阴,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咽喉肿痛。 4.鸭跖草配白茅根 鸭跖草能利水消肿,清热通淋;白茅根能清热利水,导热下行。两药伍用,利水渗湿,清热通淋之功增强,适用于湿热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本品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如当药素,异荭草素,水仙苷,当药素-2"-L- 鼠李糖苷,芦丁等;还含左旋黑麦草内酯,无羁萜,哈尔满,去甲哈尔满,丙二酸单酰基对香豆酰飞燕草苷等。

鸭跖草性寒清热,清热泻火力强,既可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又可用于热入气分,高热烦渴。鸭跖草又有良好的清热泻火,解毒利咽之功,可用于热毒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日华子本草》言其“下水气湿痹,利小便”,故其甘淡渗利,性寒清热之性,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清热通淋,故又可用于水肿尿少及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

1.《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癥滞涩,小儿丹毒,发热狂痛,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2.《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保肝作用。

鸭跖草水煎液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大于40g/kg。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