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Jing Jie
荆芥
姜芥,假苏
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5〜10g。
1.荆芥配防风 二药皆微温而不燥热,长于祛风解表。荆芥发汗之力较强;防风祛风之力尤胜。二者同用,祛风发汗而不燥烈,常用于四时感冒,恶寒发热、身痛无汗以及风疹瘙痒。 2.荆芥配薄荷 二药芳香升浮,轻扬疏散,皆善上行头面。荆芥微温而药性平和,善于祛风解表,透疹;薄荷性凉而不苦,长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止痒。二者同用则相辅相成,外可发汗解表,透疹止痒;上可清利头目,宣透郁火。配防风、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常用治风寒感冒;配银花、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常用治风热感冒;配藿香、佩兰等化湿解暑药,常用治感冒挟湿;配蝉蜕、白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常用治隐疹瘙痒。病证虽有不同,概取其发汗解表之功。 3.荆芥配生石膏 荆芥质轻透散,善于疏散风邪;生石膏辛甘大寒,长于清泻肺胃火热。二者伍用,辛凉疏散,既清且透。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目赤、咽痛。 4.荆芥炭配阿胶 荆芥炭芳香气清,温而不燥,既能止血,又能疏散风邪;阿胶养血止血。二者伍用,有养血疏风止血之功,能导血中风邪外出,使血不妄行,适用于风邪入血,扰动血络所致的衄血、痔血、肠风下血,以及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等。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主要含挥发油:胡薄荷酮,薄荷酮等;单萜类成分:荆芥苷,荆芥醇,荆芥二醇等;还含黄酮类等。
荆芥辛散气香,入肺经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荆芥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故常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以及风疹瘙痒。 荆芥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 此外,荆芥炭,其性味已由辛微温变为辛涩微温,主入肝经而长于收敛止血,故可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 3.《滇南本草》:“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本品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荆芥挥发油小鼠灌胃LD50为1.22ml/kg,荆芥煎剂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9.8g/kg。荆芥挥发油给家兔0.15ml/kg灌胃,连续20天,对主要器官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