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
Xiang Ru
香薷
香薷草,相茸,石香薷,细叶香薷,青香薷,香薷草,痧药草,七星剑
除去残根及杂质,切段。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3~10g
1 .香薷配白术 香薷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白术善于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二者配伍,标本兼顾,最能行水消肿,常用治水湿泛溢之通身水肿者。 2.香薷配苦杏仁 香薷善于发汗解表,化湿和中;苦杏仁偏于宣肃肺气。二者配伍,既能发散表邪,又能降肺理气和胃,常用治夏月外感寒湿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等。 3.香薷配金银花、连翘 香薷辛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泄郁热.三药配伍,寒温相制为用,有辛凉透热之功,常用治暑月外感寒湿,郁而化热或外感暑热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心烦口渴、脉浮数者。 4.香薷配生石膏 香薷辛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为夏季解肌透表退热之要药;生石裔辛甘大寒,既辛散表热,又清解暑热。二药配伍,既清且散,共奏清热解著、透表退热之功,常用治暑热外感,高热烦渴无汗者。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
青香薷主产于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系野生,多自产自销;石香薷主产于江西分宜县,为栽培品,产量大而质量佳,行销全国。
青香薷 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疏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圆卵形或圆倒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直径0.7~1.1mm,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江香薷 长55~66cm。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疏浅锯齿。果实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
主要含挥发油: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里香酚,聚伞花素,乙酸百里酯,乙醇香荆酯等;黄酮类成分,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7 ,8-二甲氧基黄酮,洋芹素等。
香薷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署,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苔膩,或恶心呕吐,腹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香薷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故可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
1.《名医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2.《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3.《本草纲目》:“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
本品有解热、镇静、镇痛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香薷挥发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1.30ml/kg。50%的香薷精油外用对豚鼠皮肤未见刺激作用,致突变为阴性。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