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

紫苏叶

Zi Su Ye

紫苏叶

白紫苏,香苏,苏麻,赤苏,兴帕夏噶(藏语)

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5〜10g。

1 .紫苏叶配广藿香 二药都能解表散寒,理气和中。紫苏叶长于行气宽中;广藿香长于化湿和中。二者相互配用,有解表散寒,理气化湿和中之功,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腹痛吐泻等症。 2.紫苏叶配蝉蜕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蝉蜕轻浮升散,疏散风热,利咽透疹。二药伍用,药性平和,能祛风解表,适用于外感表证病轻者。 3.紫苏叶配苦杏仁 紫苏叶善于解表散寒,兼能宣肺化痰止咳,苦杏仁善于降气止咳平喘。二药配伍,外能解表散寒以取微汗,内能调畅肺气以化痰止咳,常用治风寒或凉燥犯肺所致的恶寒头痛、咳嗽痰稀、气促鼻塞等症。 4.紫苏叶配陈皮 紫苏叶行气宽中;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二者伍用,既能理气燥湿化痰以治痰湿壅肺之咳嗽痰多、胸闷不舒,又能行气宽中除胀以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 5.紫苏叶配黄连 紫苏叶肃肺理气和胃;黄连清热燥湿和胃。二者一温一凉,共奏和胃止呕之功,以治湿热余邪羁留于胃所致的昼夜呕恶不止。 6.紫苏叶配砂仁 二药均有理气和中安胎之功。紫苏叶长于解表散寒;砂仁长于化湿。二者配伍,常用治寒湿内阻,气机不利所致的胸腹胀满、呕吐恶心、胎动不安。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

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主要含挥发油:紫苏醛,紫苏酮,苏烯酮,矢车菊素,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柠檬醛,丁香油酚等。

紫苏叶辛散发表,温散寒邪,为常用的发散风寒药,但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需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和胃,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嗽痰多者,较为适宜。 紫苏叶味辛能行,入脾胃经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故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 此外,紫苏叶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1.《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3.《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4.《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5.《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6.《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7.《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8.《本经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本品有解热、抗炎、抑菌、降血脂、保肝及抗氧化等作用。

紫苏叶毒性较小,紫苏水提物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187.5g/kg。紫苏挥发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10.68g/kg。不同产地紫苏叶的毒性有明显差异。

置阴凉干燥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