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松说明书
Rocuronium Bromide Injection
罗库溴铵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罗库溴铵 赋形剂成份:罗库溴铵注射液中含有下列赋形剂:乙酸钠、氯化钠、乙酸及注射用水。
本品为几乎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罗库溴铵为全身麻醉辅助用药,用于常规诱导麻醉期间气管插管,以及维持术中骨骼肌松弛。
剂量 和其他肌松药一样,罗库溴铵的给药剂量应个体化。在确定用药剂量时应适当考虑以下因素: 麻醉方法、手术时间、镇静方法和机械通气的时间,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病人情况等。建议采用适当的肌松监测技术,以评定肌松深度和恢复状况。 吸入麻醉药确可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然而临床上这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只有当吸入麻醉药在组织中浓度达到产生该作用所需浓度时才具有临床意义。所以,在吸入麻醉下长时间手术 (超过 1 小时) 时,罗库溴铵应减小维持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或减慢输注速率。(参考【药物相互作用】) 在成年病人中下列剂量推荐可作为通用的指南,用于气管插管和各种长短不同的手术肌松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 气管插管: 常规麻醉中罗库溴铵的标准插管剂量为 0.6 mg/kg,60 秒内在几乎所有病人中可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 维持剂量: 罗库溴铵推荐的维持剂量为 0.15 mg/kg,在长时间吸入麻醉病人可适当减少至 0.075-0.1 mg/kg。最好在肌肉颤搐恢复至对照值的 25% 或对 4 个成串刺激具有 2-3 个反应时给予维持剂量。 连续输注: 若连续输注罗库溴铵,建议先静注负荷剂量 0.6 mg/kg,当肌松开始恢复时再行连续输注。适当调整输注速率,使肌肉颤搐高度维持在对照的 10% 左右或维持于对 4 个成串刺激保持 1-2 个反应。在成人静脉麻醉下,维持该水平肌松时的滴注速率范围为 5-10 μg/kg/min,吸入麻醉下 5-6 μg/kg/min。 因为输注需要量因人及麻醉方法而异,输注给药时建议采用连续监测肌松。 老年病人、肝脏和,或胆道疾病,和/或肾衰病人的剂量: 老年病人、肝脏和/或胆道疾病,和/或肾衰病人在常规麻醉期间气管插管的标准剂量为 0.6 mg/kg。 无论采取何种麻醉方法,推荐用于这些病人的维持剂量均为 0.075-0.1 mg/kg,滴注速率为 5-6 μg/kg/min。(请参看连续滴注) 超重和肥胖病人的剂量: 当体重超重和肥胖病人 (指病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或更重者) 应用罗库溴铵时,其剂量应考虑肌肉组织的成份并适当减少剂量。 儿童剂量: 罗库溴铵静脉给药,可静脉注射或连续输注。氟烷麻醉下儿童 (1-14 岁) 和婴儿 (1-12 月) 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与成人相似。 婴儿和儿童的起效较成人快,临床作用时间儿童较成人短。尚无充分的资料足以推荐将该药用于新生儿 (0-1 月)。
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ADRs)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反应,生命体征的改变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延长。上市后监测期间最常报告的严重ADR是速发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以及相关的症状。参见下表。 速发过敏反应(速发/类速发过敏反应) 尽管非常罕见,但已有使用包括本品在内的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发生严重速发过敏反应的病例报道。速发过敏/类速发过敏反应包括:如支气管痉挛、心血管变化(如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改变(如血管性水肿、荨麻疹)。这些反应在某些病例中甚至是致死性的。鉴于这些反应可能的严重性,临床医生应当始终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参见【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神经肌肉阻滞药物能诱发局部和全身的组胺释放。因此当使用该类药物时,应时时注意到可能在注射部位发生瘙痒和红斑和/或发生全身类组胺(类速发过敏}反应(参见上面速发过敏反应)。临床研究发现快速静注本品0.3-0.9毫克/公斤后,平均血浆组胺水平可见轻微增高。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延长 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的药理作用延长,超过了临床所需的作用时间。这种情况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骨骼肌无力到因长时间骨骼肌的深度麻痹而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暂停。 肌病 已有在ICU中联合使用各种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与皮质类固醇后发生肌病的报告(参见【注意事项】)。 局部注射部位反应 已有报告在快速顺序诱导麻醉期间注射部位疼痛,尤其是在患者还没有完全失去知觉,特别是当异丙酚用作诱导剂时。临床研究中,用异丙酚作为快速顺序诱导麻醉时,16%的患者观察到注射部位疼痛,用芬太尼与硫喷妥钠快速顺序诱导麻醉时,少于0.5%患者观察到注射部位疼痛。 临床试验经验 由于临床试验是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某一项药物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项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直接比较,且可能无法反映在临床中观察到的发生率。在美国(1137例)和欧洲(1394例)的临床研究中共涉及2531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以美国临床研究中心受试者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在接受本品的患者中报道了下列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中由研究者判断所有事件是否有可能的因果关系): 大于1%患者的不良反应:无 小于1%患者的不良反应(可能相关或关系不明): 心血管: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呼吸系统:哮喘(支气管痉挛、气喘或干罗音)、打嗝 皮肤及附属物:皮疹、注射部位水肿、皮肤瘙痒 在欧洲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短暂性低血压(2%)和高血压(2%);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高于美国研究的发生率(0.1%和0.1%)。心率和血压变化的定义不同于美国研究,在美国研究中,心血管参数的变化并不被视为不良事件,除非由研究者判定为意外发生的、具有临床意义或认为与组胺相关的事件。 在一项临床上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所进行的临床研究中,一些患者出现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但这些事件在接受β或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中较为少见。在一些患者中,本品引起肺血管阻力短暂性增加(30%或以上)。在另一项对接受腹主动脉手术的患者所进行的临床研究中,约24%接受0.6或0.9毫克/公斤本品的患者出现肺血管阻力短暂性增加(30%或以上)。在全球(704例)儿童患者的研究中,心动过速发生率为5.3%(37例),经研究者判断,有10例(1.4%)具有相关性。
对罗库溴铵或溴离子或本品中任何辅料成份有过敏反应者。
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一样, 爱可松应仅由熟悉这些药物作用和有使用经验的临床医生或者是在这些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由于爱可松可导致呼吸肌麻痹, 必须对使用此药的患者进行通气支持, 直至自主呼吸充分恢复。同使用所有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一样,预计插管的可能困难十分重要,特别是将此神经肌肉阻滞药物用于快速顺序诱导麻醉时。 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一样,已报告爱可松存在残余箭毒化作用。为了预防由于残余箭毒化作用导致的并发症,推荐仅在患者完全从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中恢复后再拔管。也应考虑到术后拔管以后其他可能导致残余箭毒化作用的因素 (例如,药物相互作用或患者病情)。如果未按照标准临床操作用药,应该考虑使用拮抗剂,尤其是在那些更易于发生残余箭毒化作用的情况下。 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始终针对这种反应采取预防措施。因为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已有报告,所以,特别是以前对其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对其采取特别的预防措施。 众所周知,神经肌肉药物能诱发注射部位和全身的组胺释放。因此当使用该类药物时,应时刻注意可能在注射部位发生瘙痒和红斑和/或发生全身类组胺 (类过敏) 反应。临床研究发现快速静注罗库溴铵 0.3-0.9 mg/kg 后,平均血浆组胺水平可见轻微增高。 已知,通常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内长期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会使麻痹和/或骨骼肌无力的时间延长。为了有助于避免可能出现的神经肌肉阻滞延长和/或用药过量,强烈建议在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的整个过程中监测神经肌肉传导情况。另外,患者还应该在神经肌肉阻滞过程中接受适当的镇痛和镇静剂治疗。再者,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应该由熟悉这些药物作用和神经肌肉监测技术的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或者是在这些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节。 在 ICU 中长期给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常见肌病报道。因此,对于同时接受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限制神经肌肉阻滞药物的使用时间。 如果使用琥珀酰胆碱插管,应等患者从琥珀酰胆碱诱导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中临床恢复后再使用爱可松。 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 由于爱可松是作为全麻的辅助用药,因此对于能走动的患者来说,全麻后应采取常规的预防性措施。 以下情况可能影响爱可松的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动力学: 肝脏和/或胆道疾病和肾衰 由于罗库溴铵自尿和胆汁排泄,因此对临床明显肝脏和/或胆道疾病和/或肾衰的患者应慎用爱可松。此类患者采用 0.6 mg/kg 的罗库溴铵时观察到药物作用时效延长。 循环时间延长 与循环时间延长有关的各种情况,例如心血管疾病、高龄、水肿等导致分布容积增大,均可能使起效作用减慢。由于血浆清除率降低,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延长。 神经肌肉疾病 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一样,爱可松在用于患有神经肌肉疾病或曾经患有脊髓灰质炎的患者时应该极其谨慎,因为这些患者对神经肌肉阻滞药物的反应可能会发生明显改变。这种改变程度和方向变化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患有重症肌无力或肌无力综合征 (Eaton Lambert) 患者,小剂量的爱可的松可能会产生明显效应,因此,应该根据反应调节剂量。 低温 低温条件下手术时,爱可松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增强,持续时间延长。 肥胖 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一样,当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计算给药剂量时,爱可松在肥胖患者中可出现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和自然恢复时间的延长。 烧伤 已知烧伤患者对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具有耐药性。因此建议依据患者的反应调节剂量。 可能使爱可松作用增强的情况: 低钾血症 (例如,剧烈呕吐、腹泻及利尿剂治疗后)、高镁血症、低钙血症 (经过大量输血后)、低蛋白血症、脱水、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以及恶病质。 因此,应尽可能纠正严重电解质失衡、血液 pH 值改变或脱水。 使用须知 罗库溴铵与下列输注液体的配伍研究已经完成。在 0.5 mg/ml 和 2.0 mg/ml 浓度下,罗库溴铵可与下列液体配伍:0.9% 生理盐水、5% 葡萄糖、5% 葡萄糖盐水、无菌注射用水、乳酸林格氏液和海脉素。混合后应马上使用,并在 24 小时内用完。未用完的液体应予以丢弃。 除了上面提到的液体外,爱可松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如果爱可松与其他药物共用同一个输液管,在使用爱可松和已被证实与爱可松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或配伍关系未确定的药物时,充分冲洗输液管非常重要 (例如,使用 0.9% 的 NaCl)。
神经肌肉阻滞药物过量可能会导致神经肌肉阻滞超过手术和麻醉所需的时间。主要治疗方法是继续维持气道通畅、控制通气并充分镇静,直到确保恢复正常的神经肌肉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逆转神经肌肉阻滞的选择:(1)在成年人中,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可以用于深度阻滞的逆转,推荐使用剂量取决于需拮抗的神经肌肉阻滞的水平。深度阻滞发生时的推荐剂量为4毫克/公斤。给予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后,应密切监测患者至确保神经肌肉功能的持续恢复。(2)—旦观察到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迹象,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适当的抗胆碱药或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将有助于进一步恢复。若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未能逆转本品的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则须继续给予呼吸支持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重复给予乙酰胆喊酯酶抑制剂可能有危险。 神经肌肉组织的逆转:在证实神经肌肉功能部分自然恢复后,方可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建议使用神经剌激仪记录恢复情况。 动物研究显示给予本品累积剂量不超过750倍ED90(135毫克/公斤)时,未见有严重心血管功能抑制甚至导致心脏衰竭的报道。
尚无足够资料来评估人类妊娠期间使用本品对胎儿的潜在危害,至今也无足够的动物试验研究资料来来提示此类副作用的证据。对妊娠妇女,罗库溴铵的适用应由经主治医师权衡利弊后才可决定。 由于镁盐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因此,对接受镁盐治疗妊毒症的病人进行残余肌松的拮抗可能是作用不满意或受到抑制,所以这些病人的罗库溴铵用量应减少,并依据颤抽反应进行剂量滴定。在哺乳期的大白鼠乳汁中发现罗库溴铵的浓度不明显,尚无人类哺乳期间使用罗库溴铵的资料,故只有经主治医师认为利大于弊时,才可在哺乳妇女中应用罗库溴铵。详见【用法用量】,或遵医嘱。详见【用法用量】,或遵医嘱。
C级:
以下药物能够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强度和/或作用时间。 其他药物对本品的作用 增强作用: 使用吸入麻醉药已被证实可提高其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的活性(安氟醚>异氟烷>氟烷)。异氟烷和安氟醚也可能会延长本品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作用持续时间,且与阿片类药物/氧化亚氮/氧气麻醉相比,本品的平均输注需要量下降40%。据证实,本品与氟烷之间无明确的相互作用。在一项研究中,10名使用安氟醚麻醉的患者与同一研究中10名使用阿片类药物/氧化亚 氣/氧气麻醉的患者相比,初始插管剂量的平均临床持续时间增加20%,且随后维持剂量的持续时间增加37%。在安氟醚或异氟烷麻醉下,本品初始剂量为0.57-0.85毫克/公斤的临床持续时间分别增加了11%和23%。在安氟醚或异氟烷麻醉下,维持剂量的持续时间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增加了30%-50%。此外,这些药物的增强作用还影响了维持约95%的神经肌肉阻 滞所需的本品输注率。异氟烷和安氟醚麻醉与阿片类药物/氧化亚氮/氧气麻醉相比,输注率下降约40%。自然恢复时间中位数(从对照T1的25%到75% )不受氟烷影响,但安氟醚(延长15% )和异氟烷(延长62% )会延长恢复时间。逆转本品神经 肌肉阻滞的恢复受到麻醉技术影响极小。(参见【注意事项】) 琥珀胆碱插管后(参见【注意事项】)。目前尚未进行在给予琥珀酰胆碱之前预先使用本品以减少琥珀酰胆碱副作用相关的研 究。如果在给予琥珀酰胆喊之后给予本品,除非已观察到琥珀酰胆碱用药恢复,否则不可给予本品。给予1毫克/公斤剂量的琥 珀酰胆碱后,当乃恢复到对照的75%时,给予0.6毫克/公斤的本品,其作用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6分钟(范围:14-57,12例), 而无琥珀酰胆碱时为28分钟(范围:17-51, 12例)。 其他药物: 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四环素、林可酰胺(lincosamide)和多肽类抗生素、酰氨一青霉素族抗生素)可能会增强非去极化药物(如本品)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如果这些抗生素与本品一起使用,可能发生神经肌肉阻滞的延长。 利尿药、奎尼丁和其同分异构体奎宁、镁盐、钙离子阻断剂、锂盐、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布比卡因硬膜外给药)和苯妥英或β-阻滞剂的急性给药。 普鲁卡因胺已被证实能增加神经肌肉阻滞的持续时间和减少神经肌肉阻滞药物的输注需求。 有报道显示,手术后给予下列药物发生了再箭毒化作用: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lincosamide)、多肽类和酰氨一青霉素族抗生素,奎尼丁、奎宁和镁盐。(参见【注意事项】) 减弱作用: 长期应用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在4名长期接受抗惊厥治疗的患者中,有2名患者出现对本品的明显耐药,表现形式为神经肌 肉阻滞程度减弱或临床作用时间缩短。与其他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一样,如果对长期接受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治疗的患者给予本品,神经肌肉阻滞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缩短,且由于对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产生耐受,输 注率可能会更高。虽然不清楚这种耐药性的形成机制,但受体上调可能是一种促进因素。 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乌司他丁)。 可变作用: 本品与其他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强或减弱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这依赖于给药顺序和所使用的神经肌肉阻滞药物。 本品给药后给予琥珀胆碱可能增强或者减弱本品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异丙酚 使用异丙酣诱导和维持麻醉不会改变给予推荐剂量本品后的临床持续时间或恢复特性。 本品对其他药物的作用 本品联合使用利多卡因可能加速其起效。 配伍禁忌 当本品加入含有下列药物的液体时,存在着物理学上的配伍禁忌:两性霉素、硫唑嘌昤、头孢唑啉、邻氯青霉素、地塞米松、地西泮、依诺昔酮、红霉素、法莫替丁、速尿、加拉碘铵、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胰岛素、酮咯酸及劳拉西泮、甲乙炔巴比妥、甲 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强的松龙、硫喷妥钠、三甲氧爷氨嘧啶及万古霉素。本品也与英脱利匹特有配伍禁忌。 使用须知 本品与下列输注液体的配伍研究已经完成。在0.5毫克/毫升和2.0毫克/毫升浓度下,本品可与下列液体配伍:0.9%生理盐水、5%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无菌注射用水、乳酸林格氏液和海脉素。混合后应立即使用,并在24小时内用完。未用完的液体应予以丢弃。 除了上面提到的液体外,本品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如果本品与其他药物共用同一个输液管,在使用本品和已被证实与本品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或配伍关系未确定的药物时,充 分冲洗输液管非常重要(例如,使用0.9%的NaCI)。 置于儿童不易触及之处。
Hameln Pharmaceuticals GmbH
86979034000730
罗库/溴铵是一起效`迅速、中时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具有该类药物所有的药理作用特性 (箭毒样作用)。通过与^运动终板处 N 型乙酰胆碱受体竞争性结合产生作用。其作用可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和吡啶斯的明所拮抗。 静脉麻醉时 ED90 值(刺激尺神经使拇指肌颤搐反应抑制 90% 时所需的剂量)约为每 0.3 mg/kg 罗库溴铵。 静注罗库溴铵 0.6 mg/kg(静脉麻醉时 2 倍 ED90 量)60 秒内几乎所有病人均可获得合适的气管插管条件,其中 80% 的气管插管条件为优。在 2 分钟内产生的全身肌松适合各类手术。该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注药结束至 25% 肌颤搐自然恢复的时间)为 30-40 分钟。总作用时间(90% 肌颤搐自然恢复的时间)为 50 分钟。 单次静注罗库溴铵 0.6 mg/kg 后肌颤搐从 25% 自然恢复至 75% 的平均时间(恢复指数)为 14 分钟。 用较小剂量罗库溴铵 0.3-0.45 mg/kg(1-1.5 倍 ED90 量)时,其起效减慢,时效缩短。给罗库溴铵 0.45 mg/kg 90 秒后,才达到适当气管插管条件。 在异丙酚或芬太尼/硫喷妥钠快速诱导麻醉时采用 1.0 mg/kg 罗库溴铵后,60 秒内分别在 93% 和 96% 患者中获得满意的插管条件,其中 70% 的插管条件优秀。此剂量的临床肌松作用维持时间约 1 小时,肌松可被安全逆转。分别用异丙酚或芬 太尼/硫喷妥钠进行快速诱导麻醉,用 0.6 mg/kg 罗库溴铵后,60 秒内获得满意插 管条件的比率,分别为 81% 和 75%。剂量超过 1.0 mg/kg 罗库溴铵时,插管条件未见进一步改善,而其时效却延长。大于 4 倍 ED90 剂量的临床应用尚有待研究。 罗库溴铵 0.15 mg/kg 维持剂量的时效,在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老年病人及有肝脏和/或肾脏疾病病人约为 20 分钟,而在静脉麻醉下无排泄器官功能损伤病人约为 13 分钟,前者有一定延长。在重复追加推荐剂量进行肌松维持未见蓄积作用(即时效进行性增加)。 择期心脏手术病人中,当给罗库溴铵 0.6-0.9 mg/kg 达最大阻滞期间,最常见心血管变化是轻微的,且无显著临床意义,表现为心率较对照增加 9%,平均动脉压较对照增高 16%。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和吡啶斯的明可拮抗罗库溴铵的作用。
静脉/麻醉时 ED90值 (刺激`尺神经使拇指肌颤搐反应抑制 90% 时所需的剂量) 约为 0.3 mg/kg 罗库溴铵。 静注罗库溴铵 0.6 mg/kg (静脉麻醉时 2 倍 ED90量) 60 秒^内几乎所有病人均可获得合适的气管插管条件,其中 80% 的气管插管条件为优。在 2 分钟内产生的全身肌松适合各类手术。该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 (注药结束至 25% 肌颤搐自然恢复的时间) 为 30-40 分钟。总作用时间 (90% 肌颤搐自然恢复的时间) 为 50 分钟。单次静注罗库溴铵 0.6 mg/kg 后肌颤搐从 25% 自然恢复至 75% 的平均时间 (恢复指数) 为 14 分钟。 用较小剂量罗库溴铵 0.3-0.45 mg/kg (1-1.5 倍 ED90量) 时,其起效减慢,时效缩短。给罗库溴铵 0.45 mg/kg90 秒后,才达到适当气管插管条件。 在异丙酚或芬太尼/硫喷妥钠快速诱导麻醉时采用 1.0 mg/kg 罗库溴铵后,60 秒内分别在 93% 和 96% 患者中获得满意的插管条件,其中 70% 的插管条件优秀。此剂量的临床肌松作用维持时间约 1 小时,肌松可被安全逆转。分别用异丙酚或芬太尼/硫喷妥钠进行快速诱导麻醉,用 0.6 mg/kg 罗库溴铵后,60 秒内获得满意插管条件的比率,分别为 81% 和 75%。剂量超过 1.0 mg/kg 罗库溴铵时,插管条件未见进一步改善,而其时效却延长。大于 4 倍 ED90剂量的临床应用尚有待研究。罗库溴铵 0.15 mg/kg 维持剂量的时效,在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老年病人及有肝脏和/或肾脏疾病病人约为 20 分钟,而在静脉麻醉下无排泄器官功能损伤病人约为 13 分钟,前者有一定延长。在重复追加推荐剂量进行肌松维持未见蓄积作用 (即时效进行性增加)。 择期心脏手术病人中,当给罗库溴铵 0.6-0.9 mg/kg 达最大阻滞期间,最常见心血管变化是轻微的,且无显著临床意义,表现为心率较对照增加 9%,平均动脉压较对照增高 16%。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和吡啶斯的明可拮抗罗库溴铵的作用。
快速/静注罗库溴铵`后,其血浆浓度-时间关系呈三个指数时相。正常成年人中,平均 (95%Cl) 分布半衰期为 73(66-80)分钟。稳态 (表^观) 分布容积为 203(193-214)ml/kg,血浆清除率为 3.7(3.5-3.9)ml/kg/min。 对照研究显示,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浆清除率降低,肝脏病患者的平均清除半衰期延长 30 分钟,平均血浆清除率下降 1 ml/kg/min。 为便于机械通气,当连续输注 20 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平均清除半衰期和平均稳态 (表观) 分布容积增高。在对照研究中发现患者之间差别很大,这与体质和多器官衰竭及患者个体特性有关。有报道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其平均 (±标准差) 清除半衰期为 21.5(±3.3)小时,稳态 (外观) 分布容积为 1.5(±0.8)L/kg,血浆清除率为 2.1(±0.8)ml/kg/min。罗库溴铵经尿和胆汁中排泄。12-24 小时内经尿排泄约占 40%。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罗库溴铵 9 天后,平均 47% 的放射性同位素经尿中排出,43% 经粪便排出。约 50% 以药物原型排泄。
注射液
5ml:50mg
西林瓶。10瓶/盒
2-8℃保存。
96.80元
36个月
M03AC09
H20140847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