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说明书
Hepatitis E Vaccine(E.coli)
戊型肝炎病毒
本品系由基因工程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经纯化、复性并加铝佐剂混合后制成。 辅料: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氢氧化铝、硫柳汞、注射用水
本品为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
接种本品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戊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戊型肝炎及预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本品适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较高和/或易因感染戊肝病毒而导致严重医学或公共卫生后果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经常在外就餐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学生、部队官兵、旅行者、食品从业人员、看护人员等。
在完成益可宁®的三期临床试验后,研制单位对疫苗的有效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又进行了长达 4.5 年的持续跟踪随访。研究数据表明,接种该戊肝疫苗可以诱导产生持续的戊肝保护性抗体,该抗体所提供的保护至少可持续 4.5 年: 在益可宁®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共招募 112604 名 16-65 岁的健康成人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别按 0、1、6 月的程序接种三针次戊肝疫苗(益可宁,n=56302)或乙肝疫苗(安慰剂,n=56302),并利用一套完善的肝炎监测系统对受试者进行了长达 4.5 年的随访。 在随访期间共发现戊肝确诊病例 60 例,包括初期研究中的 23 例和后续研究中的 37 例;其中,7 例(0.3%)发生在接种戊肝疫苗组,53 例(2.1%)发生在接种乙肝疫苗安慰剂组。 其中,对 29 个病人的病毒分离株进行测序发现,26 例(90%)为 HEV-4 型感染,3 例为 HEV-1 型感染。发生于疫苗组的 7 例戊肝病例,其中 3 例接种了三针次疫苗,3 例接种了一针次疫苗和 1 例接种了两针次疫苗。这些病例的症状均表现为轻中度,无死亡病例或肝功能衰竭记录。两组间病例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 除了急性期抗体亲和力有差异之外,疫苗组和对照组的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是相似的。在感染急性期,疫苗组病例产生的抗体具有高亲和力,符合个体免疫记忆反应。相反的,对照组中大多数病例所产生的抗体表现为低亲和力,符合个体初次免疫应答。 所有分析表明戊肝疫苗在 54 个月期间均表现出显著的有效性。且在后续的随访研究中疫苗的有效性并未降低。在 4.5 年之后,至少接种一针次疫苗的受试者的疫苗保护率为 86.8%(71.0-94.0)(改良意向性分析);接种第三针次疫苗后的一个月开始至第 54 个月的保护率为 85.1%(67.1-93.3)(意向性分析);按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PP)分析疫苗保护率为 93.3%(78.6-97.9)。 在 5563 名接种 3 针次戊肝疫苗的受试者中,接种戊肝疫苗前血清抗体阴性的受试者有 2904 例(52%),接种疫苗后 99.9% 发生血清抗体阳转,在随访的第 55 个月仍有 87% 的受试者血清抗体阳性。接种戊肝疫苗前血清抗体阴性的受试者,接种不同针次疫苗后的第 7 个月时的血清抗体阳转率相似。 随访至 43 个月的数据点显示,接种 3 针次疫苗受试者在每个时间点的抗体水平均高于接种两针次者。而仅接种一针次疫苗的受试者者,其抗体水平是最低的。接种戊肝疫苗前血清抗体阳性的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免疫反应强烈,即使仅接种一针次的疫苗也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且在后续随访过程中血清抗体仍能维持较高水平。 除最初研究中观察到的 1 例突破感染病例外,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在疫苗接种组观察到 6 例突破感染病例。由于并不清楚突破感染病例对于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因此很难确定此次研究中的抗体保护水平。通过对抗体水平和亚临床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后,估算出 0.077–0.25 Wu/ml 的边际抗体水平可以预防 74% 的感染风险(RR=0.26,95% CI 0.11-0.65)。 虽然研究发现的大多数的戊肝病例是由 HEV-4 型引起的,但目前公认的是,所有致病的戊肝病毒均属于一种血清型,并且一种疫苗即可以预防所有基因型戊肝病毒的感染。
注射剂
30μg/0.5ml/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