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说明书

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说明书

Pediatric Compound Lysine Granules

赖氨酸

本品为橘黄色或橘红色颗粒;具香气:味甜、略酸;有引湿性。

用于改善婴儿及儿童的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症。

口服。3岁以下:一次1/2包;4-7岁:一次1包;8-14岁:一次1-2包。一日1-2次或遵医嘱,温开水冲服。

按推荐剂量服用,未见不良反应。

1.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患者禁用。 2.维生素D增多症患者禁用。 3.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1.对诊断的干扰;长期或大剂量应用钙剂可致血清磷浓度降低。 2.慢性腹泻或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慎用(钙的吸收较差,而肠道排钙增多,此时对钙剂的需要量增加)。 3.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脏对钙排泄减少,注意高钙血症)。 4.心室颤动者慎用。 5.长期大量用药应定期测血清钙浓度、尿钙排泄量;血清钾、镁、磷浓度;血压及心电图。 6.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慎用。 7.大量应用维生素B1时,测定血清茶碱浓度可受到干扰,测定尿酸浓度可呈假性增高,尿胆原可呈假阳性。 8.维生素B2对诊断的干扰:尿中荧光测定儿茶酚胺浓度可呈现假性增高,尿胆原测定呈假阳性。 9.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10.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调整。 11.维生素D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12.下列情况应慎用维生素D: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可引起钙质转移);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肾性佝偻患者维生素D的需要量减少,婴儿可因此引起特发性高钙血症);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13.服用含维生素D制剂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1/L)以及骨X线检查等。 14.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维生素C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 ①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②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③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④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⑤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⑥尿pH下降。 15.下列情况应慎用维生素C: ①半胱氨酸尿症。②痛风。③高草酸盐尿症。④草酸盐沉积症。⑤尿酸盐性肾结石。⑥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⑦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引起溶血性贫血)。⑧血色病。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⑩镰形红细胞贫血。 16.维生素C大量长期服用后,宜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后产生停药后坏血病。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钙剂每日超过2000—2500mg或存在肾功能损害时,易发生药物过量。高钙血症的早期表现有严重的便秘、进行性口干、持续头痛、食欲减退、烦躁、精神抑郁、口中金属味、肌肉软弱无力。后期表现有倦睡﹑意识模糊﹑高血压﹑眼睛和皮肤的光敏感性增强﹑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并有尿量增多和排尿次数增多。在严重的高钙血症,心电图Q—T间期可缩短。 逾量的处理:轻度高钙血症只需停用钙剂和其它含钙药物,减少饮食中钙含量,当血钙浓度超过2.9mmo1/L(120mg/L)时,需立即采取下列措施:①输注氯化钠注射液,并应用高效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以迅速增加尿钙排泄;②测定血清钾和镁浓度,如降低,应予纠正;③监测心电图,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防止严重的心律失常;④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应用降钙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⑤密切随访血钙浓度。 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维生素D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它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即使每日应用1万单位超过数月后,对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治疗维生素D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底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阳光暴晒,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 维生素C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一般需补充钙剂,但用法用量应遵医嘱。目前尚元钙剂对胎儿影响的动物和人体实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维生素D制剂,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功能上又能抑制甲状旁腺活动,以致婴儿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及患遗传性主动脉弓缩窄。维生素C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妊娠妇女每日大量摄入本品可能对胎儿有害,但未经动物实验证实。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一般需补充钙剂,但用法用量应遵医嘱。目前尚元钙剂对胎儿影响的动物和人体实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维生素D制剂,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功能上又能抑制甲状旁腺活动,以致婴儿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及患遗传性主动脉弓缩窄。维生素C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妊娠妇女每日大量摄入本品可能对胎儿有害,但未经动物实验证实。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全母乳喂养婴儿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皮肤黝黑母亲婴儿尤易发生。婴儿对维生素D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有些婴儿对小剂量维生素D即很敏感。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儿童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可致生长停滞。老年人可能由于活性维生素D即维生素D3分泌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故口服剂量应相应增加。

1.大量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大量吸烟,均会抑制口服钙剂的吸收。 2.大量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能抑制钙的吸收,因钙与纤维素结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 3.本品与苯妥英或氟化物同用,二者吸收均减低。 4.与四环素、降钙素或硫酸纤维素合用,可降低它们的吸收或疗效。 5.维生素D、避孕药、雌激素能增加钙的吸收。 6.含铝的抗酸药与本品同服时,铝的吸收增多。 7.本品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时,易发生高钙血症(因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8.本品与含钾药物合用时,应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 9.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同用,血钙可明显升高至正常以上,但盐酸维拉帕米等的作用则降低。 10.与其它含钙或含镁的药物合用,易发生高钙血症或高镁血症,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时。 11.制酸药中的镁剂与维生素D的效应,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以防骨软化症。 12.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13.大剂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同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14.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 15.洋地黄类和维生素D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16.大量的含磷药物与维生素D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17.维生素B2饭后口服吸收较完全,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服。 18.饮酒(乙醇)影响维生素B2在胃肠道的吸收。 19.口服大剂量(一日量大于10g)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0.与巴比妥或扑米酮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21.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22.长期和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23.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盐酸赖氨酸是维持肌体氮平衡的8种必须氨基酸之一,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的作用。 钙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和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促进骨骼与牙齿的钙化形成。对维持正常的心﹑肾﹑肺和凝血功能,以及细胞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也起重要作用,另外,钙还参与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和贮存,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以及氨基酸的摄取和结合﹑维生素B12的吸收等。 维生素B1在体内形成焦磷酸硫胺,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时所必需的辅酶,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影响胃肠﹑心肌功能。 维生素B2为组织呼吸的重要辅酶,并可激活维生素B6,将色氨酸转化为烟酸,并可能与维持红细胞完整性有关。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 维生素D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摄入后,在肝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

正常时口服钙剂1/5—1/3被小肠吸收,维生素D和碱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植物酸则减少钙的吸收。当机体存在钙缺乏或饮食中钙含量低时,钙的吸收增加。钙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45%。口服钙剂80%自粪便排泄,其中主要为未吸收的钙,20%自肾脏排泄,其排泄量与肾功能及骨钙含量有关。维生素B口服在胃肠道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肝内代谢,经肾排泄。 维生素C经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JF ,体内贮量约2500mg。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表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维生素D由小肠吸收,维生素D2吸收需胆盐与特殊α-球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身体其它部位,贮存于肝和脂肪。维生素D2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t1/2为19-48小时,作用开始时间12-24小时,治疗效应需10-14日,作用持续时间,最长6个月,重复剂量有累积作用。骨化二醇代谢活化于肾脏,骨化三醇不需要代谢活化,部分降解于肾脏。

颗粒剂

2g

镀铝膜装,每盒6袋,每袋2g.

遮光,密封保存。

24个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