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美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说明书
Diclofenac Sod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双氯芬酸钠
本品主要成分为双氯芬酸钠。 化学名称: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 分子式:C14H10Cl2NNaO2 分子量:318.13
本品为肠溶片,除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用于: 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 2.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痛经、牙痛、头痛等; 4.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1.作为常规剂量,最初每日剂量为100mg~150mg(4-6片)。对轻度病人或需长期治疗的病人,每日剂量为75~100mg(3-4片)。通常将每日剂量分2~3次服用。 2.对原发性痛经,通常每日剂量为50~150mg(2-6片),分次服用。最初剂量应是50~150mg(2-6片),必要时,可在若干个月经周期之内提高剂量达到最大剂量200mg(8片)/日。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开始治疗,并持续数日,治疗方案依症状而定。 3.小儿常用量:一日0.5~2.0mg/kg,日最大量为3.0mg/kg,分3次服。
1.胃肠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见于10%服药者,主要为胃不适、烧灼感、返酸、纳差、恶心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其中少数可出现溃疡、出血、穿孔; 2.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 3.引起浮肿、少尿,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轻者停药并相应治疗后可消失; 4.其他少见的有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极个别出现黄疸、皮疹、心律失常、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停药后均可恢复。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哮喘、荨麻疹或其他变态反应的患者禁用。
1.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溃疡病史者慎用,尤其是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常规随访检查肝肾功能。 2.本品因含钠,对限制钠盐摄入量的病人应慎用。
药物过量时应采用下列治疗措施:应尽快采取洗胃和活性炭处理,以阻止其进一步被吸收。对并发症,例如血压过低、肾衰竭、惊厥、胃肠刺激、呼吸抑制,应进行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本品可能诱导或加重老年人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服用利尿剂或有细胞外液丢失的老年患者慎用。本品可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对胎鼠有毒性,但不致畸。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本品可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对胎鼠有毒性,但不致畸。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C级:
1、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有致溃疡的危险。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时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药效不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增高。 3、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4、与呋塞米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 5、与维拉帕米、硝苯啶同用时,本品的血药浓度增高。 6、本品可增高地高辛的血浓度,同用时须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7、本品可增强抗糖尿病药(包括口服降糖药)的作用。 8、本品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 9、丙磺舒可降低本品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从而增加毒性,故同用时宜减少本品剂量。 10、甲氨蝶呤。 11、本品可降低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作用,使血糖升高。 12、与保钾利尿药同用时可引起高钾血症。 13、阿司匹林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14、与锂剂或地高辛制剂合用时,双氯芬酸可能会增高他们的血药浓度。某些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利尿剂的作用。当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可能会产生血清钾水平升高,所以有必要监测血钾。与某些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全身性合并用药时,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中山尼克美制药有限公司
86900465000914
作用机理 本品含双氯芬酸钠系非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风湿、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试验证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是双氯芬酸钠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前列腺素是导致炎症、疼痛和发热的主要因素。 用本品治疗风湿病,其抗风湿和镇痛作用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特点是明显地缓解临床体征和症状,如静息时疼痛,运动时疼痛,晨僵及关节肿胀,并能改善其功能。 对创伤后和术后的炎症,本品可迅速缓解自发性疼痛,运动性疼痛,并能减轻炎性水肿和创伤性水肿。 对于原发性痛经,本品可缓解其疼痛并减少出血。临床试验发现,本品对中度至重度非风湿性疼痛疗效显著。 体外试验表明,在相当于体内能达到的浓度水平,本品不抑制软骨中蛋白多糖的生物合成。
临床前安全数据 双氯芬酸前临床数据来自于急性和重复剂量毒性研究,遗传毒性,致突变毒性及致癌性研究,研究显示治疗剂量不会对人类产生特殊危害。没有证据显示在小鼠、大鼠或家兔中双氯芬酸有潜在的致畸作用。 双氯芬酸不影响大鼠亲代的生育能力。其后代在产前、围产期和产后的发育也没有受到影响。
吸收: 当肠溶片通过胃进入小肠之后,其中的双氯芬酸可迅速完全地被吸收。尽管如此,由于本品为肠溶剂型,可能延迟起效时间。用餐时服药,可降低药物吸收速度,但并不减少药物活性物质的吸收量。 服用两片(50mg)后,平均2小时即可达到平均峰值血药浓度1.5µg/ml(5µmol/L),其血药浓度与用药剂量呈线性关系。 如饭时或饭后服用本药,其通过胃部时间将比饭前服用要慢,但双氯芬酸的吸收量不变。 由于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约有1/2的活性物质被代谢(首过效应),所以口服或直肠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约是非肠道给药同等剂量AUC的1/2。 给予儿童和成人等价剂量(mg/kg体重)后,其观察到的血药浓度相似。 当重复给药时,其药代动力学行为不变。按推荐时间间隔给药,未出现蓄积现象。 分布: 双氯芬酸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为99.7%,其中主要是与白蛋白结合(99.4%)。计算所得表观分布容积为0.12-0.17L/kg。 双氯芬酸可进入滑液,当血浆浓度到达峰值后约2-4小时内测得滑液中浓度最高。药物在滑液中的表观消除半衰期为3-6小时。这意味着,在用药后仅2小时,滑液中活性物质的浓度就已经高于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并能维持12小时。 生物转化: 部分原形分子经葡萄糖醛酸化进行生物转化,但主要转化途径为单羟化、多羟化或甲基化反应,产生几种酚酸类代谢产物(3’-羟基,4’-羟基,5’-羟基,4’,5-羟基和3’-羟基-4’-甲氧基-双氯芬酸),然后大部分发生葡萄糖醛酸化。其中两种代谢产物有生物活性,但其活性远小于双氯芬酸。 消除: 血浆中,双氯芬酸的总清除率为263±56ml/min(平均值±标准差),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2小时。四种代谢产物(含两种活性代谢物)同样具有短的血浆半衰期为1-3小时。3’-羟基-4’-甲氧基-双氯芬酸有比较长的血浆半衰期。然而,此代谢物实际上没有活性。 给药剂量的约60%以原型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和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后者中的大多数也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原形药物的排泄不足1%。剂量的其余部分是以代谢物的形式,通过胆汁排泄到肠道中,从粪便中清除。 特殊临床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 未观察到药物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与年龄有相关性。 对已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按常规剂量治疗时,从单剂量的代谢动力学看,原型药物不会产生蓄积。当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计算所得羟基代谢物稳态血浆水平比正常人高出大约4倍,然而这些代谢物最终可以经胆汁被清除。 对已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慢性肝炎,非失代偿性肝硬化),双氯芬酸的代谢动力学和代谢情况与无肝病的患者相同。
片剂
25mg
铝塑包装,10片/板,10片/盒;30片/盒
遮光,密封保存。 避免儿童误取。
24个月
D11AX18
国药准字H44020555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