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卡特说明书

艾卡特说明书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替罗非班

本品主成分为盐酸替罗非班 化学名称:N-(丁基磺酰基)一氧- [4- (4-哌啶)丁基]-L一酪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分子式:C22H36N2O5S·HCl·H2O 分子量:495.08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用于末次胸痛发作 12 小时之内且伴有 ECG 改变和/或心肌酶升高的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成年患者,预防早期心肌梗死。 最可能受益的患者是在急性心绞痛症状发作后头 3-4 天内具有较高心肌梗死风险的患者,包括可能进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 用于计划进行直接 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以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品应与普通肝素和阿司匹林一起使用。

小瓶装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使用前必须稀释(参见使用说明)。 本品仅供静脉使用,需用无菌设备。本品可与肝素联用,从同一液路输入。 建议用有刻度的输液器输入本品。必须注意避免长时间负荷输入。还应注意根据病人体重计算静脉推注剂量和滴注速率。 临床研究中的病人除有禁忌症外,均服用了阿斯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应与肝素联用由静脉输注,起始30分钟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 起始输注量完成后, 继续以0.lu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使用前必须先稀释。 在验证疗效的研究中,本品与肝索联用滴注一般至少持续48小时,并可达108小时。病人平均接受本品71.3小时。在血管造影术期间可持续滴注,并在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后持续滴注12-24小时。当病人激活凝血时间小于180秒或停用肝索后2-6小时应撤去动脉鞘管。 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 对于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病人开始接受本品时,本品应与肝素联用由静脉输注,起始推注剂量为lOμg/kg,在3分钟内完成,而后以0.15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使用前必须先稀释。 本品维持量滴注应持续36小时。此后,停用肝素。如果病人激活凝血时间小于180秒应撤掉动脉鞘管。 严重肾功能不全病人:如上面调整剂量表所特别指出的,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本品的剂量应减少50%(参见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不全,药代动力学,病人的特点,肾功能不全)。 其他病人:对于老年病人(参见老年患者用药)或女性病人不推荐调整剂量。 使用说明 如果溶液和容器允许的话,胃肠道外药品在使用之前应肉眼检査颗粒及变色。 小瓶装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使用前必须稀释(参见由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配制输注溶液的说明)。 由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配制输注溶液的说明 1.从一袋250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中抽出50ml,然后注入50ml的本品(从一个50ml小瓶中抽取),得到的浓度为50μg/ml。在使用前要充分混匀。 2.根据上述按体重调整的适当剂量给药。 3.任何尚未使用的静脉溶液都须丢弃。 本品可以与下列注射药物在同一条静脉输注线中使用,如硫酸阿托品、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呋塞米、利多卡因,盐酸咪达唑仑、硫酸吗啡、硝酸甘油、氯化钾、盐酸普萘洛尔、及法莫替丁。但是本品不能与地西泮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线中使用。 本品治疗开始和持续时间 对于采用早期介入治疗策略且不准备在诊断后 4~48 小时内进行血管造影术的 NSTE-ACS 患者,应在确定诊断后开始本品 0.4 μg/kg/min 负荷剂量给药方案,建议的维持输注持续时间应至少为 48 小时。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期间可继续输注本品和普通肝素,在血管成形术/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后应维持至少 12 小时,且不超过 24 小时。一旦患者临床表现稳定并且主治医生没有计划进行任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应停止输注。整个治疗时间不超过 108 小时。 如果 NSTE-ACS 患者在诊断后 4 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应在 PCI 开始时给予本品 25 μg/kg 剂量静脉推注方案,输液应持续 12-24 小时,最长可达 48 小时。对计划进行直接 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诊断后尽快开始 25 μg/kg 剂量推注方案。 合并治疗(普通肝素、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包括阿司匹林): 采用普通肝素的治疗应以 50~60U/kg 静脉推注开始,然后以 1,000U/h 剂量维持输注。调整肝素剂量,以维持 APTT 约为正常值的 2 倍。 除非禁忌,否则在本品治疗开始之前,所有患者应接受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阿司匹林。应至少在本品输注期间持续这种治疗。 如果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PCI),那么在 PCI 后应停用肝素;一旦凝血功能恢复正常,例如,当激活凝血时间(ACT)小于 180 秒时(通常在停用肝素后 2~6 小时),应撤去鞘管。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如上面调整剂量表所特别指出的,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 30 ml/min),本品的剂量应减少 50%(参见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不全,药代动力学,患者的特点,肾功能不全)。 其他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参见老年用药)或女性患者不推荐调整剂量。 使用说明 如果溶液和容器允许的话,胃肠道外药品在使用之前应肉眼检查颗粒及变色。 小瓶装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使用前必须稀释(参见由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配制输注溶液的说明)。 由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配制输注溶液的说明 从一袋 250 ml 的无菌生理盐水或 5% 的葡萄糖溶液中抽出 50 ml,然后在剩余 200 ml 溶液中注入 50 ml 的本品(从一个 50 ml 小瓶中抽取),得到的浓度为 50 μg/ml。在使用前要充分混匀。 根据上述按体重调整的适当剂量给药。 任何尚未使用的静脉溶液都须丢弃。 本品可以与下列注射药物在同一条静脉输注线中使用,如硫酸阿托品、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呋塞米、利多卡因,盐酸咪达唑仑、硫酸吗啡、硝酸甘油、氯化钾、盐酸普萘洛尔、及法莫替丁。但是,本品不能与地西泮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线中使用。

1. 安全性总结 当与肝素、阿司匹林和其它口服抗血小板药联用时,替罗非班治疗期间报告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出血,通常涉及轻度皮肤粘膜出血或轻度导管插入部位出血。 胃肠道、腹膜后、颅内、痔和术后出血,脊柱区硬膜外血肿,心外膜和肺(肺泡)出血也有报道。在关键性替罗非班研究中,TIMI 严重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 2.2% 和 < 0.1%。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致死性出血。 在关键性研究中,替罗非班给药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 < 90,000/mm3)有关;在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 1.5%,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 < 50,000/mm3)的发生率为 0.3%。与肝素联用时,与替罗非班有关的最常见非出血性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1.7%)、发热(1.5%)和头痛(1.1%)。 2. 不良反应总结表 下表中列出了基于六项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包括接受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的 1953 名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上市后经验报告的不良反应。 在器官系统分类下,按照发生频率的不同,将不良反应分为以下几类:非常常见(>1/10)、常见( ≥ 1/100-<1/10)、不常见( ≥ 1/1,000-<1/100)、罕见( ≥ 1/10,000-<1/1,000)、非常罕见(<1/10,000)和不明(无法根据已有数据估算)。由于上市后事件来自不确定大小的群体的自发报告,所以无法确定它们的确切发生频率。因此,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类为不明。 临床研究 上市后经验 系统器官分类 非常常见 常见 不常见 不明 血液及淋巴系统 急性和/或严重(<20,000/mm3y 血小板计数减少 免疫系统 严重过敏反应,包括速发过敏反 应。 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颅内出血,脊柱硬膜外血肿 心脏 心包积血 血管 血肿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 咯血,房蚓 肺(肺泡)出血 胃肠道 恶心 口腔出血、牙龈出血 胃肠遮出血、呕血 眩膜后出血 皮肤及皮下组织 瘀斑 肾脏及泌尿系统 血尿 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反应 发热 各类损伤、中尚及手术并 发症 术后出血* 血管穿刺部位出血 各类检查 大便隐血或尿隐血 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降低, 血小板计数<50,000/mm3 血小板计数<90,000/mm3 . 特定不良反应的描述 出血 当采用 0.4 μg/kg/min 输注方案和 25 μg/kg 剂量推注方案,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没有显著性升高。 在 PRISM-PLUS 研究中,使用替罗非班 0.4 μg/kg/min 输注方案,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 TIMI 标准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 1.4%,单独肝素治疗的发生率为 0.8%。 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时,TIMI 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为 10.5%,单独肝素治疗的发生率为 8.0%。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使用的患者中,接受输血的百分比为 4.0%,单独使用肝素的百分比为 2.8%。 从 ADVANCE 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出血事件的数量少,且与安慰剂比较似乎没有显著性升高。两组均无 TIMI 严重出血,无输血。使用替罗非班 25 μg/kg 剂量方案的 TIMI 轻度出血为 4%,对比在安慰剂组的发生率为 1%(p = 0.19)。 在 On-Time 2 研究中,在替罗非班 25 μg/kg 剂量推注方案组和对照组之间,TIMI 严重出血的发生率(3.4% 对比 2.9%,p = 0.58)和 TIMI 轻度出血的发生率(5.9% 对比 4.4%,p = 0.206)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 MULTISTRATEGY 研究中,替罗非班 25 μg/kg 剂量方案与标准剂量阿昔单抗方案进行比较,TIMI 严重出血的发生率(2.4% 对比 1.6%,p = 0.44)或轻度出血的发生率(4.8% 对比 6.2%,p = 0.4)没有显著性差异。 基于一项荟萃分析中对出血性并发症的评估(4076 名 ACS 患者),与安慰剂相比,替罗非班 25 μg/kg 剂量推注方案没有显著增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在替罗非班 25 μg/kg 推注方案与阿昔单抗对比的试验中,单个试验的研究结果未显示两种治疗之间的严重出血有显著性差异。 血小板减少症 在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中,与单用肝素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趋向于更易发生血小板计数下降。当停用替罗非班后,这些下降是可逆的。在没有既往血小板减少症史的患者中,重新给予 GPⅡb/Ⅲa 受体拮抗药时也可能观察到血小板减少,且可能伴随寒战、低热或出血并发症。 对比 25 μg/kg 剂量推注方案与阿昔单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更低(0.45% 对比 1.7%;OR = 0.31;p = 0.004)。 过敏反应 在替罗非班初始治疗(也在第一天)和再次给药过程中,均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支气管痉挛、荨麻疹),包括速发过敏反应。一些病例还伴随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 < 10,000/mm3)。 实验室化验结果 接受本品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实验室不良事件与出血相关。发现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也可见尿和大便隐血增加。

本品禁用于对其任何成份过敏的患者。也禁用于那些以前使用本品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本品禁用于具有下述情况的患者: 在 30 天内卒中史或任何出血性卒中史。 已知的颅内疾病史(如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活动性或近期(在治疗之前 30 天内)临床相关出血史(如胃肠道出血)。 恶性高血压。 在过去 6 周中相关创伤或重大外科手术干预。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 < 100,000/mm3)、血小板功能障碍。 凝血障碍(如凝血酶原时间 > 1.3 倍正常值或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1.5)。 重度肝衰竭。

不推荐替罗非班单独给药。 关于替罗非班与依诺肝素联用的经验有限。替罗非班联合依诺肝素的疗效尚未确立。尚未确定替罗非班与其它低分子量肝素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 在下述疾病和状况下使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经验不足;但是,怀疑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盐酸替罗非班不推荐用于: 在过去两周内进行过创伤性或长时间心肺复苏、器官活检或碎石术 既往重度创伤或大手术 > 6 周但 < 3 个月 在过去 3 个月内活动性胃溃疡 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 mmHg) 急性心包炎 活动性血管炎或已知血管炎病史 怀疑主动脉夹层形成 出血性视网膜病 大便隐血或血尿 溶栓治疗 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风险的合并用药。 在下述情况和患者群中,替罗非班应谨慎使用: 近期发生临床相关的出血(小于 1 年) 在替罗非班给药之前 24 小时内进行过不可压迫性血管穿刺 近期进行过硬膜外手术(包括腰穿和脊髓麻醉) 重度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轻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 血小板计数 < 150,000/mm3,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病史 血红蛋白浓度小于 11 g/dL 或血细胞比容 < 34% 合并使用噻氯匹啶、氯吡格雷、腺苷、双嘧达莫、磺吡酮以及前列环素 出血的预防 因为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本品与溶栓药物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不建议本品与溶栓药合并使用。 如果出现需要紧急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情况,应立即停用。 本品治疗期间,应监测病人有无潜在的出血。当出血需要治疗时,应考虑停止使用本品。也要考虑是否需要输血。 曾有报导发生致命性出血(见不良反应)。 股动脉穿刺部位:本品可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特别是在股动脉鞘管穿刺部位。当要进行血管穿刺时要注意确保只穿透股 脉的前壁。鞘管拔出后要注意正确止血并密切观察。 实验室监测:在本品治疗前、推注或负荷输注后 6 小时内以及治疗期间至少每天要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如果证实有显著下降需更频繁)。 在原先接受过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的病人应当考虑尽早监测血小板计数。如果病人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到小于 90000/mm3,则需要复查血小板计数以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如果已证实有血小板减少,则须停用本品和肝素,并进行适当监测和治疗。 此外,在治疗前后应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且应当反复测定 APTT 以密切监测肝素的抗凝效应并据此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有可能发生潜在致命性出血,特别是肝素与影响止血的其它产品如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联用时尤其可能。 严重肾功能不全 在临床研究中,已证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 30 ml/min)的患者其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下降。对于这样的病人应减少 50% 的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临床研究证据表明,随着肌酐清除率下降,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也相应降低,出血风险有升高趋势。因此,对肾功能减低(肌酐清除率 < 60 mL/min)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仔细监测出血事件以及肝素效应。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曾由于疏忽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用药过量,最高达 50 μg/kg(三分钟推注)或 1.2 μg/kg/min(初始输注)。也发生过高达 1.47 μg/kg/min(维持输注速率)的用药过量。 1. 用药过量的症状 用药过量的症状最常见报告为出血,通常是在心导管插入术中动脉穿刺位点的粘膜出血和局部出血,但也有颅内出血和腹膜后出血的单独病例报道。 2. 措施 盐酸替罗非班用药过量,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和经治医生的评估进行处理。如果需要治疗出血,应停止替罗非班输注。还应该考虑血液和/或血小板的输注。替罗非班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对妊娠妇女尚没有进行适当且对照良好的研究。在妊娠期间本品只可用于已证明对胎儿潜在的益处大于潜在的危险时。 尚不知本品是否从人的乳汁排泌。因许多药物可以排泌到人乳汁中,而且可能对哺乳的婴儿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要根据此药对母亲的重要性来决定是中断哺乳还是中断药物治疗。 年龄小于 18 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因此,不建议在该人群中使用。 在临床研究中,本品对老年病人(≥65岁)的有效性与对年轻病人(<65岁)的相似。老年病人接受本品和肝素联合治疗或者肝素单独治疗比年轻病人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不考虑年龄因素,接受本品与肝素联用治疗的患者与单独应用肝素的患者相比其出血危险性的增加相似。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在老年患者要高一些(与年轻患者相比);但在老年患者中,本品与肝素联合治疗和肝素单独治疗相比,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不需要调整剂量。

B级:

对于本品与阿斯匹林和肝素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研究。 本品与肝素和阿斯匹林联用时,比单独使用肝素和阿斯匹林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参见不良反应)。当本品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如华法令)合用时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 在临床研究中本品已与β-阻滞剂、钙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硝酸酯类联用,未见有临床意义的不良相互作用。 在PRISM研究(血小板受体抑制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一个亚组的病人(n=762)中,接受下列药物之一的患者的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与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患者的血浆清除率相似。这些药物对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没有具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是:醋丁洛尔、醋氨酚、阿普唑仑、氨氯地平、阿斯匹林、阿替洛尔、溴西泮、卡托普利、地西泮、地高辛、地尔硫卓、多库酯钠、依那普利、呋塞米、优降糖、肝素、胰岛素、异山梨酯、左旋甲状腺素、劳拉西泮、洛伐他汀、甲氧氯普胺、美托洛尔、吗啡、硝苯地平、硝酸酯类、奥美拉唑、奥沙西泮、氯化钾、普萘洛尔、雷尼替丁、辛伐他汀、硫糖铝和替马西泮。

Patheon Manufacturing Services LLC

86978633001421

替罗非班是纤维蛋白原与 GPⅡb/Ⅲa 受体结合的可逆性拮抗药;这种受体是涉及血小板聚集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当静脉给药时,替罗非班剂量和浓度依赖性抑制离体血小板聚集。

盐酸替罗非班对小鼠或大鼠单次静脉用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约是>5mg/kg。5mg/kg的最大剂量(为推荐每日人体用剂量的22倍)受化合物溶解度和最大可接受剂量容积的限制。盐酸替罗非班对小鼠的单次口服用LD50大约是>500mg/kg。在静脉或口服给药的研究中,未见到死亡、异常体征或与药物相关的体垂改变。 在大鼠及狗中经一系列连续静脉输注5周的毒性研究评估了盐酸替罗非班的潜在毒性。使用治疗剂量达108小时都无需停药。 盐酸替罗非班的潜在致癌危险性尚未作过评估。 盐酸替罗非班在微生物及V-79哺乳类细胞的致突变实验为阴性。此外,在实验室碱性洗出液及染色体畸变实验中未见直接遗传毒性。在这些检验中替罗非班的浓度高达3mM,相当于人推荐治疗剂量平均血浆浓度的20,000倍以上。艾卡特经静脉用量达5mg/kg(推荐用于人每日最大剂量的22倍)在雄性小鼠骨髓细胞中未诱发染色体畸变。 在雄性及雌性大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剂量至5mg/kg/日的一项研究中,未见对生育及生殖能力有何影响。这些剂量大约是推荐用于人体每日最高剂量的22倍以上。 大鼠及兔的发育毒性研究也未见对母体或幼胎有毒性证据。再有,通过宫内接触及哺乳对大鼠性成熟的一项潜在发育毒性研究表明关于死它、生长、发育及F1,代性成熟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影响。在有关发育毒性研究中,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最高剂量达5mg/kg/日(推荐用于人每日最大剂量的22倍)。

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 在这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分组、双盲的PRISM PLUS(血小板受体抑制来控制缺血性症状一患者受限于不稳定的体征和症状)试验中,针对有病史记录的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评价比较了AGGRASTAT联合肝素与肝素单用。在这项试验中,患者随机化后要么接受AGGRASTAT(先给予负荷0.4mg/kg/分输注30分钟,随后给予维持O.10mg/kg/分)和肝素(快速推注5000单位(U),随后以1000 U/小时的给药速度静滴,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大约为对照组的2倍),要么接受肝素单用(快速推注5000单位(U),随后以1000U/小时的给药速度静滴,维持APTT大约为对照组的2倍)。除非禁忌,否则所有患者伴随使用阿司匹林。AGGRASTAT治疗开始于最近一次胸痛发作后12小时内。患者接受48小时的试验药物治疗使病情稳定,随后如果有指征可接受血管造影和血管成形术/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同时继续接受AGGRASTAT治疗。AGGRASTAT的给药时间通常最小为48小时,而且可以持续给药至108小时;平均来说,患者接受AGGRASTAT的给药时间为71.3小时。第3组患者接受了AGGRASTAT单用治疗[参见下面的PRISM试验(血小板受体抑制来控制缺血性症状)描述]。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下列方面的综合:顽固性缺血、新发心肌梗塞和AGGRASTAT给药7天时的死亡情况。在主要终点方面,总体综合指数的风险降低31.6%,心肌梗塞的风险降低46.6%,心肌梗塞和死亡的综合风险降低42.8%。 早期的临床收益维持至30天,而对于大部分各要素来说则维持至6个月。在30天时,综合终点的风险降低了21.8%;另外,死亡和心肌梗塞综合后的风险降低了29.8%。在6个月时,综合终点的风险降低了18.9%;而死亡和心肌梗塞综合后的风险降低了22. 5%。综合终点在7天、30天和6个月时的风险降低情况参见下面的Kaplan-Meier曲线。 在PRISM PLUS试验中接受血管成形术/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的30%患者中,试验药物开始治疗30天时的术后综合终点风险降低45.7%,死亡和心肌梗塞综合后的风险降低43.2%。 PRISM PLUS中的亚组试验结果表明,与肝素单用相比,AGGRASTAT联合肝素治疗患者中血管造影显示的血栓程度显著降低。另外,受累冠脉的血流量显著改善。 在PRISM PLUS试验中,无论年龄和性别如何,AGGRASTAT所带来的收益是一致的。 在随机、平行分组、双盲的PRISM试验中,已经在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比较了AGGRASTAT单用(n=1616)与肝素单用。在AGGRASTAT输液48小时后的主要综合终点(顽固性缺血、心肌梗塞或死亡)风险明显降低。在30天时,综合终点结果与应用肝素时的观察结果相似;但是与肝素相比,死亡发生率显著降低。在PRISM PLUS试验中,由于7天时的死亡率升高,所以数据安全性监测委员会在期中分析时将AGGRASTAT单用组(n=345)结束。但是,这两项试验(PRISM和PRISM PLUS)的数据合并分析结果表明,AGGRASTAT单用对死亡率(7和30天时)的影响与肝素单用的影响相似。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RESTORE试验(替罗非班治疗结果和再狭窄的随机化有效性试验)是一项研究AGGRASTAT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中的2141例患者在出血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72小时内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随后以0.15 mg/kg/分的速度维持输注36小时),要么接受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和肝索。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下列方面的综合指数:在试验药物开始给药30天时由于急性血管闭塞或缺血复发引起的所有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所有重复进行的血管形成术(冠脉搭桥术、重复进行的靶血管形成术或紧急放置支架)。在30天时,计算所有的再通血管,综合终点的风险降低17% (p=0.169)。然而,在血管成形术后2天和7天时,综合终点的风险分别显著降低38.4% (p=0.004)和28.2% (p=0.023)。另外,仅将急诊血管形成术作为30天综合终点一部分的分析表明,风险降低24.3% (p=0.052)。 在RESTORE试验中,无论年龄和性别如何,AGGRASTAT所带来的收益是一致的。 TARGET试验(替罗非班与阿昔单抗有效性对比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对照试验,试验中的4812例患者计划接受包括支架放置在内的PCI来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操作开始时,患者要么接受AGGRASTAT(开始时快速推注10 mg/kg药物,随后以0.15 mg/kg/分的速度输注18-24小时),要么接受阿昔单抗[开始时快速推注0.25mg/kg药物,随后以0.125 mg/kg/分的速度(最大剂量为10 mg/分)输注12小时]。除非禁忌,患者还接受阿司匹林和肝素。大部分患者(>90%)还接受氯吡格雷。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下列方面在试验药物治疗30天时的综合指数:所有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紧急执行的靶血管形成术(冠脉搭桥术、重复进行的靶血管形成术或紧急放置支架)。治疗30天时,AGGRASTAT治疗患者中综合终点的发生率为7.6%,阿昔单抗治疗患者的发生率为6.0% (p=0.038)。

在 0.01~25 μg/ml 的浓度范围内,替罗非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呈浓度非依赖性。人体血浆中不结合部分为 35%。替罗非班的稳态分布容积范围为 22~42 升。替罗非班可以通过大鼠及兔的胎盘。 分析以14C 标记替罗非班在尿液及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情况,表明其放射性主要来自原型替罗非班,循环血浆放射性主要来自原型替罗非班(用药后达 10 小时)。这些资料提示替罗非班的代谢有限。 在健康人中以14C 标记替罗非班给一次静脉剂量后,66% 的放射性在尿液中回收,23% 的放射活性在粪便中回收。放射活性的总回收率为 91%。替罗非班主要经肾和胆汁排泄。 在健康人中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范围从 213 至 314 ml/min。肾脏清除率占血浆清除率的 39% 至 69%,半衰期范围从 1.4 至 1.8 小时。 在冠心病病人中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范围从 152 至 267 ml/min。肾脏清除率占血浆清除率的 39%,半衰期范围从 1.9 至 2.2 小时。 患者的特点: 性别:冠心病病人中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男女相似。 老年人:年龄 > 65 岁的老年冠心病病人比 ≤ 65 岁较年轻病人的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约低 19~26%。 种族:不同种族病人未见血浆清除率有差异。 冠状动脉疾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 NQWMI 患者中,血浆清除率约 200 mL/min,肾清除率约为血浆清除率的 39%。半衰期约为 2 小时。 肝功能不全:在轻中度肝功能不全病人中,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与健康人没有明显差别。 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替罗非班在肾功能减退患者中的血浆清除率降低,依赖于肌酐清除率的损害程度。在肌酐清除率小于 30 mL/min 的患者(包括血液透析患者)中,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降低至临床相关程度(超过 50%)。替罗非班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注射剂

50ml:12.5mg

玻璃瓶,1瓶/盒。

遮光,密闭保存。

1400.00元

36个月

B01AC17

H20150589

微信扫一扫,关注医库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