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莫司片说明书
Sirolimus Tablets
西罗莫司
主要成份:西罗莫司 化学名称:(3S, 6R, 7E, 9R, 10R, 12R, 14S, 15E, 17E, 19E, 21S, 23S, 26R, 27R, 34aS)-9, 10, 12, 13, 14,21, 22, 23, 24, 25, 26, 27, 32, 33, 34, 34a-十六氢-9, 27-二羟基-3-[(1R)-2-[(1S, 3R, 4R)-4-羟基-3-甲氧环己基]-1-甲基乙基]-10, 21-二甲氧-6, 8, 12, 14, 20, 26-六甲基-23, 27-环氧-3H-吡啶并[2, 1-c][1, 4]氧杂氮杂三十一环烯-1, 5, 11, 28, 29 (4H, 6H, 31H)-戊酮 分子式:C51H79NO13 分子量:914.2
本品为三角形糖衣片,印有“Rapamune 1mg”红色字样,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
西罗莫司适用于13岁或以上的接受肾移植的患者,预防器官排斥。建议西罗莫司与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推荐对所有接受西罗莫司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雷帕鸣仅供对免疫抑制疗法和处理肾移植患者有经验的医师使用。接受此药物的患者应在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的医疗设施及人员的机构内进行治疗。负责维持治疗的医师应有患者随访所必备的完整资料。 建议雷帕鸣片剂与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 雷帕鸣用于口服,每日1次,固定地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因为压碎、咀嚼或切开后的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尚未确定,因此不推荐这样的使用方法。应给不能服用片剂的患者处方口服溶液并指导使用方法。 移植后应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雷帕鸣。建议雷帕鸣的服用应在服用环孢素口服溶液(改进型)和/或环孢素胶囊(改进型)[环孢素微乳剂(改进型)]4小时后(见【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不稳定的西罗莫司血药浓度频繁调整雷帕鸣剂量有可能导致用药过量或用药不足,因为西罗莫司的半衰期较长。一旦雷帕鸣的维持剂量被调整,患者至少应在新的维持剂量下坚持服用7-14天,然后再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进行进一步的剂量调整。在大部分患者中,剂量调整可以依据简单比例计算:新的雷帕鸣剂量=当前的剂量×(目标血药浓度/当前血药浓度)。当需要大幅度提高西罗莫司的谷浓度时,可考虑在新的维持剂量基础上给予一剂负荷剂量:雷帕鸣负荷剂量=3×(新的维持剂量-当前维持剂量)。雷帕鸣的最大给予剂量不可超过40mg/日。如果估计雷帕鸣一日的服用剂量由于额外的一剂负荷剂量而超过40mg,可将负荷剂量在两天以上给予。服用负荷剂量后,西罗莫司的谷浓度至少应在3-4天后进行监测。 已证明2mg雷帕鸣口服溶液与2mg雷帕鸣片剂临床等价,因此,可以等量互换。但是,更大剂量的雷帕鸣口服溶液与更大剂量的片剂的临床等价性尚不可知(见【药代动力学】)。 为使雷帕鸣的吸收差异降至最小,本药应恒定地与食物或不与食物同服。西柚汁可减缓由CYP3A4介导的雷帕鸣的代谢和潜在加强由P-糖蛋白(P-gp)介导的雷帕鸣从小肠上皮细胞向肠腔的逆转运,因而不可用于送服雷帕鸣。 低至中度免疫风险患者 雷帕鸣与环孢素合用:对于新肾移植受者,建议雷帕鸣(Rapamune)与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首次应服用雷帕鸣的负荷量,即维持量的3倍剂量。对肾移植患者的建议负荷量为6 mg,维持量为2 mg/天。为了使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维持在目标范围之内,应监测西罗莫司血药浓度。虽然在临床试验中所用负荷量为15 mg和维持量为5 mg/天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肾移植患者,2 mg以上的剂量在疗效上的益处尚不明确。每日服用雷帕鸣口服溶液2mg的患者,其总体的安全性优于每日服用雷帕鸣口服溶液5 mg的患者。 血药浓度监测 当改变雷帕鸣剂型时,以及在同服CYP3A4强诱导剂或抑制剂期间,建议对所有患者,尤其是那些可能出现药物代谢变化、13岁或以上但体重低于40kg以及肝损伤患者进行西罗莫司谷浓度监测。(见【药物相互作用】) 血药浓度监测不应作为调整雷帕鸣治疗的唯一依据。应仔细观察临床体征/症状、组织活检和实验室参数。 对于按1mg置换1mg的原则停服口服溶液而改服片剂的患者,建议监测全血谷浓度1或2周,以保证全血谷浓度在推荐的目标范围内。 当与环孢素合用时,西罗莫司全血药谷浓度应保持在一个目标浓度范围之内(见【临床试验】和【药代动力学】)。 在联合服用环孢素的对照临床试验(试验1和2)中,移植后12个月期间的西罗莫司的平均全血谷浓度(以色谱法测定值表示),2mg/日组约为7.2 ng/mL 3.6-11.2 ng/mL[10%-90%区间]),5mg/日组约为13.6 ng/mL(8.0-22.4 ng/mL[10%-90%区间])。(所有报道的西罗莫司浓度为色谱法所测值或已经转换为色谱法所测值。) 方法学 上述推荐的西罗莫司24小时全血谷浓度范围监测基于色谱法。有数种方法已经用于检测西罗莫司的全血浓度。对于全血浓度,色谱法(HPLC UV或者LC/MS/MS)测得的数据比免疫法测得的数据平均约低20%。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都可用于检测西罗莫司的全血浓度。由于测得的西罗莫司的全血浓度基于不同的使用方法,因此,这些不同的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不可互换(见【注意事项】一警告和一般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应根据所使用的西罗莫司谷浓度测定方法来调整目标浓度范围。关于不同测定方法的一篇讨论登在Clinical Therapeutics,Volume 22,Supplement B,April 2000。 剂量调整 低体重患者:年龄在13岁及以上但体重不超过40 kg的患者的起始剂量应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至1 mg/㎡/日。负荷剂量应调整至3 mg/㎡。 肝功能损害患者:建议肝功能损害患者雷帕鸣的维持剂量可减少约1/3至1/2。雷帕鸣的负荷剂量不需要调整。对于肝功能损害患者,建议监测西罗莫司的全血谷浓度。 肾功能损害患者:不需要调整雷帕鸣的负荷剂量。不需要因为肾功能有损害而调整剂量。 儿童用药:在13岁以下儿童患者中雷帕鸣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确定。 已经在13岁及以上低至中度免疫风险的儿童中进行了雷帕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在这类13岁及以上儿童人群中使用雷帕鸣已经得到充分的、对照良好的成人服用雷帕鸣口服溶液的临床试验支持。这些试验中特别对儿童移植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见[药代动力学])。 老年患者用药:不需调整剂量。
以下列出的不良反应频率包括同时服用雷帕鸣、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总的来说,与服用雷帕鸣有关的不良事件是剂量/浓度依赖性的。按CIOMS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类,对不良反应列表如下: 很常见: ≥10% 常见: ≥1%而<10% 少见: ≥0.1%而<1% 罕见: ≥0.01%而<0.1% 非常罕见: <0.01%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全身系统 很常见: 淋巴囊肿;外周性水肿;发热;头痛;疼痛; 常见: 伤口愈合不良;水肿;真菌、病毒及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感染,包括肺结核、EB病毒、CMV和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败血症; 罕见: 淋巴水肿; 心血管系统 很常见: 高血压; 常见: 心动过速;静脉血栓栓塞(包括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 少见: 心包积液(包括在儿童和成人中出现的对血流动力学有显著影响的积液); 消化系统 很常见: 腹痛;腹泻、便秘、恶心; 常见: 口腔炎;腹水; 少见: 胰腺炎; 血液/淋巴系统 很常见: 特别是在较高剂量时:贫血;血小板减少症 常见: 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癜/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少见: 淋巴瘤/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异常;全血细胞减少症; 免疫系统 罕见: 与服用西罗莫司有关的一些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过敏样反应、血管性水肿、过敏性脉管炎)(见[注意事项] -警告); 代谢/营养 很常见: 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磷血症;高血糖;低血钾症;乳酸脱氢酶升高;肌酸酐升高; 常见: 肝功能检查异常;谷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积液; 肌肉骨骼系统 很常见: 关节痛; 常见: 骨坏死; 呼吸系统(也可见于下文) 常见: 鼻衄、胸腔积液、肺炎、局限性肺炎; 少见: 肺部出血; 罕见: 肺泡蛋白沉积症; 皮肤 很常见: 痤疮; 常见: 皮疹;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 少见: 黑色素瘤; 罕见: 剥脱性皮炎(见【注意事项】); 泌尿生殖系统 很常见: 尿路感染; 常见: 肾盂肾炎;蛋白尿; 少见: 肾病综合征; 不良反应发生率未知: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在肾移植人群的维持治疗方案中,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雷帕鸣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明确。一项正在进行的试验研究,对肾移植维持治疗方案中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雷帕鸣(目标血药浓度为12-20ng/mL)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估。停止入选基线肾小球滤过率小于40mL/min的患者(n=90),在这类病人中,一些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肺炎、急性排斥、移植物丢失和死亡)的发生率在雷帕鸣治疗组(n=60,肾移植术后中位数时间为36个月)较高。 西罗莫司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形成性微血管病(HUS/TTP/TMA)的风险。 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中,雷帕鸣可能会延迟肾功能的恢复。(见【注意事项】-肾功能) 间质性肺病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包括雷帕鸣)的患者有无明确感染原的间质性肺病发生,有些可能是致命的。这类疾病包括局限性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发生频率较低)和肺纤维化。在有些病例中,停用雷帕鸣或减少剂量可以消除这种间质性肺病。随着西罗莫司血药谷浓度的升高,患此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见[注意事项]-间质性肺病)。 潜在病毒感染 在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雷帕鸣)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与BK病毒相关的肾病。这种感染可能与严重后果相关,包括肾移植的失败(见[注意事项]-潜在病毒感染)。 肝毒性 有肝毒性的报道,包括西罗莫司谷浓度升高(即,超过治疗浓度水平)导致的致命性肝坏死。 愈合不良 有移植手术后愈合不良的报道,包括筋膜开裂、切口疝和吻合部位(如伤口、血管、气道、输尿管、胆道等)破裂。 儿童 在高免疫风险的儿童肾移植受者(年龄不足18岁)中进行的对照临床试验对雷帕鸣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此高免疫风险定义为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病史,和/或存在肾活检证实的慢性移植肾病(见【临床试验】)。雷帕鸣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类联合应用,与肾功能减退(肌酐增加,与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相比)、血脂异常(包括但不限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有关。 其它临床经验 在接受雷帕鸣治疗的患者中还有发生精子缺乏的报道,大多数患者停用雷帕鸣后会出现好转。 在接受西罗莫司治疗的患者中已有出现难辨梭菌小肠结肠炎的报道。
本品禁用于对西罗莫司、西罗莫司的衍生物或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的患者。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不推荐用于肝或肺移植患者 由于免疫抑制作用,本品可增加感染机会也可能引发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由于免疫抑制作用,本品可增加感染机会也可能引发淋巴瘤。有免疫治疗和管理肾移植经验的医师方可使用本品。使用本品的病人,应在具有一定资质条件的医疗机构内接受管理。负责维持治疗的医师,应该不断完善病人的随访信息。(见【注意事项】) 西罗莫司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肝移植或肺移植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明确,因此,不推荐在此类患者中使用。(见【注意事项】) 肝移植-死亡率增加、移植物失去功能及肝动脉血栓(HAT) 在一项对新接受肝移植的患者进行的试验中,发现西罗莫司与他克莫司联合使用与死亡率和移植物失去功能增加相关。这些患者中许多在死亡时或临近死亡时有感染的迹象。 在该试验及另一项对新接受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试验中,西罗莫司与环孢素或他克莫司联合使用与 HAT 发生率升高相关,大部份 HAT 发生于移植后 30 天内,并且大多导致了移植物失去功能或死亡。(见【注意事项】) 肺移植-气管吻合处开裂 新肺移植患者接受包括西罗莫司在内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气管吻合处开裂的病例报道,大部分为致命性。(见【注意事项】)
警告 增加感染机会和可能引发淋巴瘤 免疫抑制有可能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并有可能增加发生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皮肤癌)的机会。在试验1和试验2中,雷帕鸣治疗组的患者,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增生的发生率为0.7%~3.2%,而硫唑嘌呤和安慰剂对照组的发生率为0.6%~0.8%。免疫系统过度抑制也会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包括机会性感染,如结核病、致命性感染和败血症。雷帕鸣仅供对免疫抑制疗法和治疗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有经验的医师使用。接受此药物的患者应在配备有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医疗设施及人员的机构内进行治疗。负责维持治疗的医师应有患者随访所必备的完整资料。 超敏反应 与服用西罗莫司相关的超敏反应包括过敏性/过敏样反应、血管性水肿、剥脱性皮炎和过敏性血管炎(见【不良反应】)。 肝移植-死亡率增加、移植物失去功能及肝动脉血栓(HAT) 在一项对新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试验中发现,西罗莫司与他克莫司联合使用与死亡率增加和移植物失去功能相关(22%联合组对比9%单用他克莫司组)。这些患者中许多在死亡时或临近死亡时有感染的迹象。在该试验及另一项对新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试验中,西罗莫司与环孢素或他克莫司联合使用与HAT发生率升高相关(7%联合组对比2%单用他克莫司组),大部份HAT发生于移植后30天内,并且大多导致了移植物失去功能或死亡。 在肝移植患者中进行了一个临床试验,将在移植后6-144个月的患者随机分组为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雷帕鸣治疗组和继续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组,该试验证明,与继续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组相比,虽然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转换为雷帕鸣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增加。 雷帕鸣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肝移植或肺移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因此,不推荐在此类患者中使用。 肺移植-气管吻合处开裂 新肺移植接受者接受包括西罗莫司在内的免疫抑制治疗,有病例报道发生气管吻合处开裂,大部分为致命性的。 与CYP3A4和/或P-gp的强效抑制剂和诱导剂的相互作用 不推荐雷帕鸣与CYP3A4和/或P-gp的强效抑制剂(如:酮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克拉霉素)或CYP3A4和/或P-gp的强效诱导剂(如:利福平和利福布丁)联合使用(见【药代动力学】-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西罗莫司在肠壁和肝脏中由CYP3A4同功酶进行广泛代谢。CYP3A4的抑制剂可减慢西罗莫司的代谢,使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上升。CYP3A4的诱导剂则加快西罗莫司的代谢,使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下降(见【药物相互作用】)。 一般注意事项 雷帕鸣仅供口服给药。 血管性水肿 服用雷帕鸣与血管性水肿的形成有关。雷帕鸣与其他已知能引起血管性水肿的药物合用时,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会增加血管性水肿形成的风险。 伤口愈合和积液 在接受雷帕鸣~治疗的患者中有伤口愈合不良或延迟的报道,包括淋巴囊肿和伤口开裂。体外研究显示,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抑制剂,如西罗莫司,可抑制某些生长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血管通透性。淋巴囊肿(一种已知的肾移植手术并发症)在接受雷帕鸣治疗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并与剂量相关。应注意手术操作以最大限度减少这一并发症。医学研究资料表明,体重指数(BMI)大于30Kg/m2的患者,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增高。 在接受雷帕鸣治疗的患者中还有积液的报道,包括外周水肿、淋巴水肿、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包括在儿童和成人中出现的对血流动力学有显著影响的积液)。 皮肤恶性肿瘤 免疫抑制有可能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并有可能增加发生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皮肤癌)的机会。因此,服用雷帕鸣的患者应通过穿着防护衣和使用高保护系数的防晒霜来限制暴露于阳光和紫外线。 高脂血症 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雷帕鸣有可能引起需要治疗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因此,必须对患者监测高脂血症的发生。 在临床试验1和2中,使用雷帕鸣组与使用硫唑嘌呤或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发生更多的需要治疗的血清总胆固醇值和血清甘油三酯值增加(见【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比,使用雷帕鸣组的高胆固醇血症(43-46%)和高甘油三酯血症(45-57%)的发生率增加。 有临床意义的高脂血症在肾移植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因而在开始给予包括雷帕鸣在内的免疫抑制治疗前,对已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应仔细地权衡利弊。 所有服用雷帕鸣的患者应该用实验室检查监测高血脂的发生,一旦发生高血脂,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如饮食控制、锻炼和降脂药物(如全美胆固醇教育计划指南所列)。 在接受雷帕鸣+环孢素或撤除环孢素后接受雷帕鸣患者的临床试验中,高达90%的患者需要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来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尽管进行了降脂治疗,仍然有50%患者的空腹血清胆固醇水平>240mg/dL且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推荐目标水平。同时服用雷帕鸣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导致发生不良事件,如CPK升高(3%),肌痛(6.7%)和横纹肌溶解(<1%)。在这些临床试验中,患者人数太少,且随访时间太短,无法评价雷帕鸣对心血管死亡率的长期影响。 横纹肌溶解症 在临床试验中,雷帕鸣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或贝特类药物共同服用,耐受良好。对于同时服用雷帕鸣和环孢素的患者,联合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或贝特类药物时,应监测这些药品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发生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肾功能 由于长期联合使用环孢素和雷帕鸣与肾功能下降相关,故在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与环孢素和安慰剂或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对照组患者相比,环孢素和雷帕鸣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值较高,而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试验1和2)。在这两项试验中,环孢素和雷帕鸣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功能下降的程度更大。因此,当联合使用雷帕鸣和环孢素时,应监测肾功能。当联合使用雷帕鸣和他克莫司时,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在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患者中,应考虑对免疫抑制疗法进行适当调整。包括停用雷帕鸣和/或环孢素和/或他克莫司。在低至中度免疫风险患者中,只有当这种与环孢素联合治疗的利益大于风险时,才能考虑在移植后进行联合治疗4个月以上的个体患者中继续这种治疗。在使用已知对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和两性霉素B)时,应格外小心。 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中,雷帕鸣可能会延迟肾功能的恢复。 肾小球滤过率<40ml/min的患者中转换为雷帕鸣治疗 在一项评价肾移植术后6-120个月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转换为雷帕鸣作为维持治疗的研究中(见【临床试验】),在雷帕鸣治疗组的分层研究中发现,肾小球滤过率<40ml/min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包括肺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丢失和死亡。在肾移植维持治疗的患者中从CNI转换为雷帕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确证。 在新肾移植患者中,不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免疫抑制方案 在新肾移植患者中,使用雷帕鸣(不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确证。两个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接受雷帕鸣、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类固醇和IL-2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新肾移植患者与接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MMF、皮质类固醇和IL-2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患者相比较,急排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死亡率的数值也较高。在使用雷帕鸣而不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新肾移植患者中,对肾功能较好的益处并未表现出来。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在其中一个实验中曾短期使用过达克珠单克隆抗体治疗。 蛋白尿 建议定期检测尿蛋白量。在一项评价肾移植后6-120个月由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转换为雷帕鸣作为维持治疗的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转换后6-24个月,在患者中普遍观察到尿蛋白量增加(与继续使用CNI的患者相比较,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23.6%和12.8%,见【不良反应】和【临床试验】)。在转换为雷帕鸣治疗的患者,如果转换前就已出现较多蛋白尿(尿蛋白/肌酐≥0.27),转换后尿蛋白的排泄量也明显增加。这项研究报道2%的患者出现新发的肾病综合症,而CNI治疗组为0.4%。,而转换为雷帕鸣的患者中出现肾病范围蛋白尿(定义为尿蛋白比肌酐>3.5)的比例为9.2%,CNI组为3.7%。在某些患者中,停用雷帕鸣后尿蛋白排泄减少。在肾移植维持治疗的患者中从CNI转换为西罗莫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确证。 间质性肺病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包括雷帕鸣)的患者有无明确感染原的间质性肺病发生,有些可能是致命的。这类疾病包括局限性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发生频率较低)和肺纤维化。在有些病例中,停用雷帕鸣或减少剂量可以消除这种间质性肺病。随着西罗莫司血药谷浓度的升高,患此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见【不良反应】)。 潜在病毒感染 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雷帕鸣)治疗的患者,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增加,包括激活潜在病毒感染。与BK病毒相关的肾病就属于上述感染。这种感染常常与较高的整体免疫抑制强度相关,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移植的失败。医生应在肾功能不断恶化的免疫抑制患者中考虑诊断鉴别这种感染(见【不良反应】潜在病毒感染)。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诱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形成性微血管病(HUSITTPITMA) 西罗莫司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诱发HUS/TTP/TMA的风险。 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 联合服用西罗莫司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型反应。 预防性抗微生物治疗 在未接受预防性抗微生物治疗的患者中,有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病例的报道。因而应在移植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预防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抗微生物治疗。 建议在移植后进行3个月的巨细胞病毒(CMV)预防治疗,尤其是对CMV疾病易感的患者。 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推荐的西罗莫司24小时全血谷浓度范围检测基于色谱法。目前的临床经验,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都可用于检测西罗莫司的全血浓度。这些不同的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不可互换(见【用法用量】和【药代动力学】)。 西罗莫司与CYP3A4和/或P-gp强抑制和诱导剂药物相互作用 不推荐雷帕鸣与CYP3A4和/或P-gp的强效抑制剂(如:酮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克拉霉素)或CYP3A4和/或P-gp的强效诱导剂(如:利福平和利福布丁)联合使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避孕 在雷帕鸣治疗开始前、治疗维持期间和治疗停止后12周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高危患者中的使用 在高危患者中停用环孢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未被充分研究,因此不推荐使用。此类患者包括:停用环孢素前发生Banff 93 Ⅲ级急性排斥反应或血管性排斥反应的患者、依赖透析的患者、血清肌酐值>4.5mg/dL的患者、黑人患者、再次移植患者、多器官移植患者以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高的患者。 需告知患者的内容 应将完整的说明书提供给病人。应告知育龄妇女在妊娠期使用雷帕鸣的潜在危险,以及在雷帕鸣治疗开始前、治疗维持期间和停药后12周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实验室检查 对于接受浓度监测下服用雷帕鸣的患者,应监测西罗莫司的全血谷浓度。在下列患者中,必需密切监测血液西罗莫司水平:药物代谢改变的患者、年龄≥13岁而体重在40公斤以下的患者、肝功能损害患者、以及同时服用强效的CYP3A4的诱导剂和抑制剂的患者(见【药物相互作用】)。
虽然曾收到西罗莫司服用过量的报道,但这方面的经验仍有限。一般来说, 药物过量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与 【不良反应】章节中所列举的相一致。 对所有服用过量的病例,均应采取一般性支持治疗措施。根据西罗莫司水溶性差而与红细胞结合率高的特点,可以预计透析不能有效地排出本药。小鼠和大鼠的急性口服致死剂量超过 800 mg/kg。
C级:
已知西罗莫司是细胞色素P-450 (CYP3A4)和P-糖蛋白(P-gp)的作用底物。CYP3A4和P-gp的诱导剂可降低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而CYP3A4和P-gp的抑制剂可增加西罗莫司血药浓度。 环孢素: 环孢素是CYP3A4和P-gp的作用底物和抑制剂。已证明其在和西罗莫司合用时,能增加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联合服用西罗莫司和环孢素时,应监测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情况。基于环孢素胶囊(改进型)的影响,建议应在服用环孢素口服溶液(改进型)和/或环孢素胶囊(改进型)[环孢素微乳剂(改进型)]4小时后服用西罗莫司(见[用法用量])。 在一项单剂量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试验中,24例健康志愿者同时或在服用新山地明软胶囊(环孢素胶囊[改进型])300 mg四小时后服用西罗莫司(雷帕鸣片剂)10 mg。与新山地明软胶囊联合服用时,西罗莫司的平均Cmax和AUC分别比单独服用西罗莫司上升了512%和148%。但在服用新山地明软胶囊(环孢素胶囊[改进型])4小时后服用,西罗莫司的Cmax和AUC比单独服用西罗莫司均上升了33%。 在一项多剂量试验(150例牛皮癣患者)中,西罗莫司按0.5,1.5和3.0 mg/m2/日服用,同时服用山地明口服溶液(环孢素口服溶液)1.25 mg/kg/日,与单独服用西罗莫司相比,西罗莫司的平均谷浓度增加了67-86%。西罗莫司谷浓度的个体间差异(变异系数CV%)为39.7-68.7%。多剂量西罗莫司对服用山地明口服溶液(环孢素口服溶液)后的环孢素谷浓度无明显影响,但CV% (85.9-165%)高于以往试验所测数值。 细胞色素CYP3A4和P一糖蛋白(P-gp)的抑制剂和诱导剂 不推荐西罗莫司与CYP3A4和/或P-gp的强效抑制剂(如:酮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克拉霉素)或CYP3A4和/或P-gp的强效诱导剂(如:利福平和利福布丁)联合使用(见[注意事项] -警告)。西罗莫司在肠壁和肝脏中被CYP3A4同功酶广泛代谢,并且可被P-gp药物流出泵从小肠上皮细胞逆转运至肠腔。西罗莫司在小肠细胞和肠腔间的潜在循环使之可被CYP3A4不断代谢。因此,西罗莫司的全身吸收和吸收后的消除可被作用于上述两种蛋白的药物所影响。CYP3A4和P-gp抑制剂可减慢西罗莫司的代谢,使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上升;而CYP3A4和P-gp诱导剂则加快西罗莫司的代谢,使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下降。对于需要使用CYP3A4的强效抑制剂或强效诱导剂的患者,建议考虑改用对CYP3A4抑制或诱导作用较弱的药物。 当雷帕鸣与CYP3A4底物或者抑制剂和/或诱导剂合用时,需谨慎。可抑制CYP3A4而升高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的物质还包括(但不限于): 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维拉帕米。 抗真菌药: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 抗生素:克拉霉素、红霉素、泰利霉素、醋竹桃霉素。 胃肠道动力调节药: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 其它药物:溴隐亭、西咪替丁、环孢素、达那唑(炔睾醇)、HIV-蛋白酶抑制剂(如利托那韦、茚地那韦)。 西柚汁 可诱导CYP3A4而降低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的物质还包括(但不限于): 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 抗生素:利福布丁、利福平、利福喷丁。 草药制剂:圣约翰草[St. John's Wort](贯叶连翘,金丝桃素)。 西罗莫司与以下部分药物同时服用时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讨论如下。与以下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地尔硫卓:地尔硫卓是CYP3A4和P-gp的底物和抑制剂;如果与地尔硫卓合用,应监测西罗莫司的浓度并在需要时调整剂量。18例健康志愿者同时口服西罗莫司口服溶液10 mg和地尔硫卓120 mg,西罗莫司的生物利用度明显受影响。西罗莫司的Cmax,tmax和AUC分别增加1.4、1.3和1.6倍。西罗莫司不影响地尔硫卓或其衍生物(去乙酰地尔硫卓和去甲基地尔硫卓)的药代动力学。 红霉素:红霉素是CYP3A4和P-gp的底物和抑制剂,应监测西罗莫司的浓度并考虑对这两种药物适当减少剂量;不推荐西罗莫司片剂与红霉素同时服用(见[注意事项]-警告)。24例健康志愿者同时口服西罗莫司口服溶液2 mg,每日1次和红霉素片剂(达稳态浓度)800 mg,每8小时1次,西罗莫司和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明显受影响。西罗莫司的Cmax和AUC分别增加4.4和4.2倍,而tmax增加0.4小时。红霉素的Cmax和AUC分别增加1.6和1.7倍,而tmax增加0.3小时。 酮康唑:酮康唑是CYP3A4和P-gp的强效抑制剂;不推荐雷帕鸣与酮康唑同时服用(见[注意事项] -警告)。服用雷帕鸣口服溶液后,多剂量服用酮康唑显著影响西罗莫司的吸收速率和程度,反映在西罗莫司的Cmax、tmax和AUC分别增长了4.3倍、38%和10.9倍。然而西罗莫司的终末半衰期无变化。单剂量西罗莫司不影响酮康唑12小时的稳态血浆浓度。 利福平:利福平是CYP3A4和P-gp的强效诱导剂;不推荐雷帕鸣与利福平同时服用(见[注意事项] -警告)。给予14例健康志愿者多剂量服用利福平600 mg/日,连续14日,接着单剂量服用西罗莫司口服溶液20mg,西罗莫司的口服剂量清除率大幅上升了5.5倍(范围为2.8-10),表明AUC和Cmax分别平均下降约82%和71%。对于需要服用利福平的患者,应考虑改用酶诱导作用较小的治疗药物。 维拉帕米:维拉帕米是CYP3A4和P-gp的底物和抑制剂;应监测西罗莫司的浓度并考虑对这两种药物适当减少剂量。26例健康志愿者同时服用西罗莫司口服溶液2 mg,每日1次,和维拉帕米180 mg,每12小时1次(达稳态浓度),西罗莫司和维拉帕米的生物利用度明显受影响。西罗莫司的Cmax和AUC分别增加2.3和2.2倍,而tmax无明显变化。维拉帕米的药理活性S-对映体的Cmax和AUC均增加1.5倍,而tmax减少1.2小时。 不需调整剂量即可同时服用的药物 下列药物在研究中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药物间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西罗莫司可与这些药物同时服用,且无需调整剂量。 阿昔洛韦 阿托伐他汀 地高辛 格列本脲 硝苯地平 炔诺孕酮/炔雌醇(Lo/Ovral) 泼尼松龙 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 其它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 服用雷帕鸣片剂后,西罗莫司的生物利用度可因进食而受到影响。为尽可能地减少血药浓度差异,雷帕鸣应恒定地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西柚汁可减缓由CYP3A4介导的雷帕鸣的代谢和潜在加强由P-gp介导的雷帕鸣从小肠上皮细胞向肠腔的逆转运。这种果汁不可用于送服雷帕鸣片剂。 药物-草药的相互作用 St. John's Wort(贯叶连翘)可诱导CYP3A4和P-gp。由于西罗莫司是细胞色素CYP3A4和P-gp的共同底物,因此,在接受雷帕鸣治疗的患者中使用St. John's Wort可导致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降低。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贝特类药物 联合服用雷帕鸣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或贝特类药物时,应监测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情况。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在联合服用西罗莫司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患者中,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诱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形成性微血管病(HUS/TTP/TMA)的病例报道。 疫苗 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疫苗接种的反应。因而在雷帕鸣治疗期间,疫苗的效应可能减小。应避免使用活疫苗;活疫苗包括(但不限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口服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黄热病、水痘和TY21a伤寒。 药物-实验室检查相互作用 未进行西罗莫司与常用临床实验室检查的相互作用方面的试验。
作用机制 西罗莫司抑制由抗原和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4 和IL-15)激发的T 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此作用机制与其它免疫抑制剂截然不同。西罗莫司亦抑制抗体的产生。在细胞中,西罗莫司与免疫嗜素,即FK 结合蛋白-12(FKBP-12)结合,生成一个免疫抑制复合物。此西罗莫司FKBP-12 复合物对钙调磷酸酶的活性无影响。此复合物与哺乳动物的西罗莫司靶分子(mTOR,一种关键的调节激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此种抑制阻遏了细胞因子驱动的T 细胞的增殖,即抑制细胞周期中G1 期向S 期的发展。 实验模型研究表明,西罗莫司可延长小鼠、大鼠、猪和/或灵长目动物的同种异体移植物(肾、心、皮肤、胰岛、小肠、胰-十二指肠和骨髓)的存活期。西罗莫司可逆转大鼠的心和肾同种异体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并延长预致敏化大鼠的移植器官存活期。在一些研究中,西罗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持续至停止治疗后6 个月。此种免疫耐受性作用是同种抗原特异性的。 在啮齿类动物的自身免疫疾病模型中,西罗莫司抑制与下列疾病有关的免疫介导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胶原蛋白引发的关节炎、自身免疫性I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自身免疫性眼色素层视网膜炎。 药效学 在肾移植6 个月后低至中度免疫风险的患者中,口服雷帕鸣®(剂量为2mg/天和5mg/天),与硫唑嘌呤或安慰剂相比,可显著降低器官排斥的风险(见[临床试验])。15mg 的起始剂量和每日5mg 的维持剂量与6mg 的起始剂量和每日2mg 的维持剂量相比,没有可论证的疗效优势。应监测血药浓度使西罗莫司药物浓度保持在一个目标浓度范围之内(见[用法用量])。
致癌、致突变和对生育能力的损害 在小鼠和大鼠中进行了致癌试验。在为期86 周的雌性小鼠试验中,给予30-120 倍于临床使用剂量(2mg/天)(按体表面积校正)的西罗莫司,与对照组相比,恶性淋巴瘤在各个剂量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增加。在另一个小鼠试验中,给予3-16 倍于临床使用剂量(2mg/天)(按体表面积校正)的西罗莫司,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剂量组雄性小鼠的肝细胞癌和肝细胞腺瘤被认为与西罗莫司有关。在为期104 周的大鼠试验中,给予剂量等于或者低于临床使用剂量2mg/天(按体表面积校正),没有显著性的发现。 在体外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正向突变试验以及体内小鼠微核试验中,西罗莫司均无基因毒性。 在雄性和雌性大鼠中,分别给予10 倍或2 倍于临床使用剂量2mg/天(按体表面积校正)的西罗莫司,生育能力略微降低。雄性大鼠中,有观察到睾丸、附睾、前列腺和细精管萎缩及精子数量减少。雌性大鼠中,观察到卵巢和子宫减小,在一试验中,当停止给药后,精子数量的减少是可逆性的。在为期4 周的猴试验中,静脉给予约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按体表面积校正)的西罗莫司,发现睾丸的管状衰退。
预防器官排斥 西罗莫司口服溶液:为评估西罗莫司口服溶液对预防肾移植后的器官排斥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两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试验。这两项试验中,在服用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同时,比较两种剂量的西罗莫司口服溶液(2 mg和 5 mg,每日 1次)和硫唑嘌呤(试验 1)或安慰剂(试验2)的效果。试验 1在美国的 38个研究单位进行。719例患者参加,于移植后随机分组:284例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溶液 2 mg/日,274例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溶液 5 mg/日,161例接受硫唑嘌呤 2~3mg/kg/日。试验 2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和美国的 34个研究单位进行。576例患者参加,于移植前随机分组:227例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溶液 2 mg/日,219例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溶液 5 mg/日,130例接受安慰剂。在这两项试验中,禁用抗淋巴细胞抗体诱导治疗。在这两项试验中,主要的治疗终点是在移植后最初 6 个月内的治疗失败率。治疗失败定义为首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活检证实),移植物失去功能或死亡。 对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或上升的患者,应监测其肾功能,并考虑适当调整免疫抑制方案(见[注意事项])。 西罗莫司片剂:在随机的、多中心的和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已证明西罗莫司片剂在肾移植后预防器官排斥的安全性和疗效与西罗莫司口服溶液临床等价。 为验证西罗莫司片剂对中国肾移植患者预防排斥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以首次接受肾移植的中国患者为对象,开展了一项非随机、开放性、连续性临床试验。本研究在中国 5个研究中心进行。共 122例患者参加,所有患者服用西罗莫司片联合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三个月,此后 79人接受环孢素减量(第Ⅰ阶段,50例完成 6个月研究,43例完成 12个月研究),43人逐渐停用环孢素(第Ⅱ阶段,43例完成 6、12个月研究),研究时间为 12个月。在本次研究治疗三个月时,第Ⅰ阶段组西罗莫司全血谷浓度a 维持在 6.56~9.31 ng/mL,随后维持在 8.51~8.69 ng/mL;三个月时环孢素全血谷浓度b 维持在 177.17~245.56 ng/mL,随后逐渐降低,第 6、9、12个月时均数分别为131.15 ng/mL 、99.10 ng/mL 、77.56 ng/mL 。第Ⅱ阶段组三个月时西罗莫司全血谷浓度a 维持在5.22~10.72 ng/mL,随后维持在 8.53~10.33 ng/mL;三个月时环孢素全血谷浓度b 维持在 170.34~205.43 ng/mL,随后逐渐降低,第 6、9个月时均数分别为 89.03 ng/mL、44.54 ng/mL,12个月时全血中检测不到环孢素。在全分析集,第Ⅰ阶段组和第Ⅱ阶段组在 6个月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6%和 9.3%,12个月时分别为 8.9%和 9.3%。第Ⅰ阶段组在 12个月时的移植肾存活率为 92.4%,患者存活率为 92.4%。第Ⅱ阶段组无移植肾失去功能和患者死亡。肾功能在第Ⅰ阶段组和第Ⅱ阶段组,12个月时肌酐清除率分别为 72.2mL/min和 81.7mL/min;血肌酐水平分别为 133.88μmol/L和99.17μmol/L。本研究不良事件中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较高,大多需要降脂药物治疗。感染的发生率在第Ⅰ阶段组和第Ⅱ阶段组分别为 26.6%和 39.5%。 a:HPLC法 b:单克隆技术(TDX[Abbott])或相同技术 儿童 对北美 14个中心的儿童(3岁以上 18岁以下)肾移植使用西罗莫司进行了评估。该项试验是多中心、开放、随机、为期 36 个月的对照研究。这些受者被认为有发生慢性移植物肾病的高免疫风险,即有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病史和/或肾活检证实的慢性移植物肾病。78例受试对象按 2:1随机分为西罗莫司(以色谱测定法检测的西罗莫司的目标浓度为 5~15ng/mL,n=53)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组,和继续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组(n=25)。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失败(定义为首次发生经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去功能或死亡);试验的设计是为了显示,在一个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中加入西罗莫司后,与原方案相比的优越性。36个月时治疗失败的累计发生率:西罗莫司组为 45.3%,对照组的 44.0%,未显示出优越性。每个试验组各有一例死亡。西罗莫司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增加了发生肾功能恶化、血脂异常(包括但并不局限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和尿路感染的风险(见 【注意事项】)。这项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在儿童肾移植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将西罗莫司加入到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中。
对健康志愿者、儿童患者、肝功能损害患者和肾移植患者进行了口服后的西罗莫司药代动力学测定。 在低至中度免疫风险的肾移植成人患者,每日多剂量给予2mg 雷帕鸣®,与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合用。 通过LC/MS/MS 法测定肾移植患者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发现西罗莫司全血谷浓度与AUCτ,ss具有显著相关性。在重复的、每天两次给药和未设起始负荷量的多剂量试验中,平均西罗莫司全血谷浓度在起始治疗的6 天(达到稳态)内增加约2-3 倍。大部分患者(负荷量为维持剂量的3 倍时)在给药一天内即达到几近血药稳态浓度(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吸收 服用西罗莫司口服溶液后,在健康志愿者中,西罗莫司迅速吸收,单剂量口服后的平均达峰时间约为1 小时;在肾移植受者中,多剂量口服后的平均达峰时间约为2 小时。服用西罗莫司口服溶液后的西罗莫司的系统利用度低,约为14%。与口服溶液相比,服用片剂后西罗莫司的平均生物利用度可提高约27%。西罗莫司片剂与口服溶液不是生物等价的;但是,在2mg 水平被证明是临床等价的(见【临床试验】和【用法用量】)。在稳定的肾移植患者中,按照3-12 mg/m2 服用西罗莫司口服溶液后,西罗莫司的浓度与剂量成比例。 食物的影响:为尽可能地减少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差异,雷帕鸣®应恒定地与或不与食物同服(见【用法用量】)。在服用西罗莫司的健康志愿者中,与禁食相比,高脂肪餐(861.8 千卡,54.9%的热量来源于脂肪)可使西罗莫司总的暴露量(AUC)从23%增加至35%。根据评估的西罗莫司剂型的不同,食物对西罗莫司的Cmax的影响也不同。 西柚汁可减缓由CYP3A4 介导的雷帕鸣®的代谢和潜在加强由P-gp 介导的雷帕鸣®从小肠上皮细胞向肠腔的逆转运,因而不可用于送服西罗莫司。 分布 在稳定的肾移植受者中,服用雷帕鸣®口服溶液后西罗莫司的血液/血浆比的平均值(±标准差)为36±18,表明西罗莫司广泛分布入血液的有形成份中。西罗莫司的分布容积(Vss/F)的平均值为12±8 L/kg。西罗莫司与人血浆蛋白广泛结合(约92%)。在男性中,西罗莫司的结合主要与血清白蛋白(97%)、α1-酸性糖蛋白和脂蛋白有关。 代谢 西罗莫司为CYP3A4和P-gp的作用底物。西罗莫司可被肠壁和肝脏中的CYP3A4同功酶广泛代谢,并且可被P-gp药物流出泵从小肠上皮细胞逆转运至肠腔。CYP3A4和P-gp的抑制剂可增加西罗莫司的浓度。CYP3A4和P-gp的诱导剂可降低西罗莫司的浓度(见【注意事项】、【警告】和【药物相互作用】)。西罗莫司经O-去甲基化和/或羟化被广泛代谢。在全血中可检测到7个主要代谢物,包括羟基化、去甲基化和羟基去甲基化代谢物。其中一些亦可在血浆、粪便和尿液中检测到。在人的全血中,西罗莫司为主要成份,且其免疫抑制活性达总活性的90%以上。 排泄 健康志愿者中单剂量服用[14C]标记的西罗莫司口服溶液后,放射活性的大部分(91%)出现在粪便中,仅少量(2.2%)经尿排泄。稳定的肾移植患者,多剂量给药后的末端消除半衰期(t1/2)的均数±标准差估计为62±16 小时。 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 肝功能损害:分别给予肝功能正常的志愿者和按Child-Pugh 分级为A 型(轻度)、B 型(中度)和C 型(重度)的肝功能损害患者单剂量西罗莫司。与肝功能正常组的数据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肝功能损害组的西罗莫司的AUC 值,分别高出43%、94%和189%, Cmax 均值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别。随着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西罗莫司的平均半衰期也平稳增加,而西罗莫司的单位体重清除率的平均值降低。 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雷帕鸣®的维持剂量应减少约1/3,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减少大约1/2(见【用法用量】)。在轻、中和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中,无需对雷帕鸣®的负荷剂量进行调整。所有肝功能损害患者均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见【用法用量】)。 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对于西罗莫司的药动学的影响尚不清楚。但在肾功能正常的受试者中,本品或其代谢物从肾脏排泄极少(2.2%)。肾功能损害患者也无需对雷帕鸣®的负荷量和维持量进行调整(见【用法用量】)。 儿童:西罗莫司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来源于在儿童肾移植患者中进行的浓度监测下给药试验,这些儿童患者同时接受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其中21例服用片剂,1例服用口服溶液,其全血谷浓度目标范围分别为10-20 ng/mL和5-15 ng/mL。6-11岁年龄组儿童(8人)服用剂量的均数±标准差为1.75±0.71 mg/日 (0.064±0.018 mg/kg,1.65±0.43mg/m2),12-18岁年龄组儿童(14人)服用剂量的均数±标准差为2.79±1.25mg/日(0.053±0.015 mg/kg,1.86±0.61 mg/m2)。取血液样本做西罗莫司药代动力学评估时,大部分(80%)儿童患者在每天一次性服用环孢素后16小时服用西罗莫司。 老年患者:在西罗莫司的临床试验中,无足够量的资料证明年龄65 岁以上的患者的反应是否与年轻患者相异。服用雷帕鸣®口服溶液或者片剂后,年龄65 岁以上的肾移植患者的西罗莫司谷浓度数值与年龄在18-65 岁的成人人群的数值相近。 性别:男性西罗莫司清除率比女性低12%;男性的半衰期明显长于女性,分别为 72.3 小时和61.3 小时。不需要按性别调整剂量。 种族:在使用西罗莫司口服溶液或片剂和环孢素口服溶液(改进型)(如新山地明口服溶液)和/或环孢素胶囊(改进型)(如新山地明软胶囊)(见【临床试验】)III 期临床试验中,在移植后6 个月内,黑人患者(n=190)与非黑人患者(n=852)之间的平均西罗莫司谷浓度无显著差异。 在一项开放、非随机、多中心、连续性临床研究中对西罗莫司的全血谷浓度进行了评价,该研究在首次接受异体肾移植的中国成年患者中进行,患者在接受 3个月的西罗莫司联合 CsA诱导治疗后,进行 CsA减量(阶段 I)或 CsA停药(阶段 II)。总疗程长达 12个月。根据方案,在本研究中对西罗莫司的剂量进行调整,以保持全血谷水平在前 3个月内保持在 6~12 ng/mL,并对 CsA的剂量进行调整,使全血谷水平在前 3个月内保持于 125~250 ng/mL。对西罗莫司的剂量进行调整,使全血谷浓度水平在本研究的阶段 I及其后维持于 6~12 ng/mL,并在本研究阶段 II的第 4~6个月保持于 12~20 ng/mL、第 7~12个月保持于 10~20 ng/mL。对 CsA的剂量进行调整,使全血谷水平在研究第 I阶段第 4个月结束时保持于 50~100 ng/mL;在研究第 2阶段中,每周将 CsA剂量减少约25%,使其在第 4个月结束时停用。在研究阶段 I中,以平均日剂量 2.1mg进行给药时观察到的西罗莫司平均全血谷浓度在 1个月时达到最大值(9.31ng/mL),此后西罗莫司的平均血谷水平维持于8.30~8.69ng/mL之间。在研究阶段 II中,以平均剂量 2.8mg进行给药时观察到的西罗莫司平均血谷浓度在 3个月时达到最大值(10.72ng/mL),此后西罗莫司的平均血谷水平维持于 8.53~10.33ng/mL之间。对本研究中 112名患者的 804个西罗莫司血谷浓度数据进行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观口服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平均值(%CV)分别估计为 10.1L/h(23.8%)和 3670L(56.7%)。西罗莫司日剂量、西罗莫司血谷浓度和 CsA血谷浓度的中位值(范围)分别为 2.0 (0.5~6.0) mg、8.25(1.5~30.6) ng/mL和 104 (0~508) ng/mL。在本研究中,西罗莫司日剂量、西罗莫司血谷浓度和 CsA血谷浓度的平均值(± SD)分别为 2.64 ± 1.07 mg、8.83 ± 3.69 ng/mL和 126 ± 110 ng/mL。 使用西罗莫司 1mg片剂对中国稳定异体肾移植成年患者(n=24)进行每日一次个体化治疗剂量(1~4mg/日)给药后,结果显示与食物或合并用药一起使用或不一起使用时,西罗莫司的稳态药代动力学特征相当。在使用 CsA作为合并用药的患者中观察到的稳态 CsA血谷浓度水平范围为约 30至 110 ng/mL。在本研究中,在合并使用和未合并使用 CsA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西罗莫司 PK 有明显差异。
片剂
1mg/片
铝塑包装,10片/板,10板/盒。或铝塑包装,10片/板,3板/盒。或铝塑包装,10片/板,1板/盒。
遮光,密闭,在25℃以下保存。
24 个月。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