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阳制药 注射用阿奇霉素说明书
Azithromycin for Injection
阿奇霉素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奇霉素。 化学名称:(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杂- 6-氮杂环十五烷-15-酮 分子式:C38H72N2O12·2H2O 分子量:785.0 本品所含辅料为:无水柠檬酸,氢氧化钠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块状粉末或冻干输送装块物。
本品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 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等病原菌所致,且起始治疗需静脉给药的患者。 盆腔炎性疾病 由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氏球菌或人型支原体所致,且起初治疗需静脉给药的患者。若怀疑可能合并厌氧菌感染者,需加用一种抗厌氧菌的药物与本品联合治疗。 需要时在停用希舒美注射剂 (注射用阿奇霉素) 后可继以口服希舒美进行序贯治疗。 (详见【用法用量】) 给药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查明致病菌及其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采集标本后即可以开始希舒美治疗,在获知药敏结果后再作相应的调整。 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以及维持本品(阿奇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的效果,本品(阿奇霉素)应只用于治疗或预防经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果获得了培养和药敏资料,选择或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时应予以考虑。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当地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模式可帮助选择经验性治疗。
本品治疗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时,推荐剂量为每日500mg,单次静脉内给药,至少2日。静脉给药后需继以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每日500mg (即250mg两片) 给药1次,静脉及口服共计疗程7-10日。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的时间应由医生根据临床疗效来判断。 本品治疗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时,推荐剂量为每日500mg,一日一次,静脉内给药,1-2日后继以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每日250mg给药1次,静脉和口服总疗程7日。何时改为口服由医生根据临床疗效来判断。若怀疑合并厌氧菌感染者,需加用抗厌氧菌药物。 肾功能不全: 对于肾功能损害(GFR ≤80 mL/min)的患者,建议无需调整剂量。GFR 10~80 mL/min的患者中平均AUC0~120 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似,而GFR<10 mL/min的患者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升高 35% 。重度肾损害的患者应慎用阿奇霉素 ( 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肾功能不全) 。 肝功能不全: 肝损害的患者中阿奇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尚未确定。对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尚无剂量调整的建议(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肝功能不全)。 本品给药的速度:药液浓度为1mg/ml时滴注时间应为3小时,浓度为2mg/ml时滴注时间应为1小时。本品不能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 根据国内临床试验结果,本品静脉滴注不宜过快,每500mg/500ml滴注时间以4小时为宜。 准备静脉给药的溶液的方法: 溶解 药品原液的准备:向500mg希舒美 (注射用阿奇霉素) 瓶中加4.8ml灭菌注射用水,振荡直至药物完全溶解。因希舒美 (注射用阿奇霉素) 为真空包装,建议使用标准的5ml注射器 (非自动的) 以确保准确抽取4.8ml灭菌注射用水。使每毫升溶液中含100mg阿奇霉素。该溶液在30℃ (或86℉) 以下可保存24小时。 胃肠道外给药在使用前须用肉眼观察是否有颗粒状物,如溶液中有明显的颗粒物,应将药物溶液丢弃。 使用前按以下方法将药液进一步稀释 稀释 将5ml的100mg/ml阿奇霉素溶液加入以下任何一种溶液中,溶液的量应适当,制备成1.0-2.0mg/ml的阿奇霉素溶液。 生理盐水 (0.9%氯化钠) 1/2生理盐水 (0.45%氯化钠) 5%葡萄糖溶液 乳酸钠林格氏溶液 5%葡萄糖+1/2生理盐水 (0.45%氯化钠) 含20mmol/L的氯化钾 5%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氏溶液 5%葡萄糖+1/3生理盐水 (0.3%氯化钠) 5%葡萄糖+1/2生理盐水 (0.45%氯化钠) Normosol-M5%葡萄糖溶液 Normosol-R5%葡萄糖溶液 建议500mg本品按以上方法稀释后的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本品不能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 其他静脉内输注物、添加剂、药物不能加入本品中,也不能同时在同一条静脉通路中滴注。
阿奇霉素静脉制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试验中,静脉给药2-5个剂量,所报道的不良反应多数为轻至中度,且停药后可恢复。这些临床试验中多数患者有一种以上合并症,并需应用其他药物。约1.2%用希舒美静脉制剂的患者中止用药,2.4%采用静脉或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因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而中止用药。 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接受阿奇霉素单药治疗的妇女静脉给药1-2个剂量后,2%患者因临床不良反应而停药,阿奇霉素与甲硝唑合用的患者中4%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以上研究中,导致停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和皮疹,导致停药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为血清转氨酶和/或碱性磷酸酶升高。 临床方面: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中,成年患者接受希舒美静脉/口服制剂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其中腹泻或稀便 (4.3%) ,恶心 (3.9%) ,腹痛 (2.7%) ,呕吐 (1.4%) 。约12%的患者发生与静脉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最常见者为注射部位疼痛 (6.5%) 和局部炎症反应 (3.1%) 。 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成年女性患者接受希舒美静脉/口服制剂治疗,与治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也是胃肠道反应,其中腹泻 (8.5%) 、恶心 (6.6%) 、阴道炎 (2.8%) 、腹痛 (1.9%) 、厌食 (1.9%) 、皮疹和瘙痒 (1.9%) 。这些研究中阿奇霉素与甲硝唑合用时,恶心 (10.3%) 、腹痛 (3.7%) 、呕吐 (2.8%) 、给药部位反应、胃炎、头晕和呼吸困难 (共1.9%) 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 希舒美静脉/口服多剂给药治疗方案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均不超过1%。发生率不超过1%的不良反应有: 胃肠道反应:消化不良、腹胀,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和胃炎。 神经系统:头痛、嗜睡。 变态性反应:支气管痉挛。 特殊感觉:味觉异常。 上市后应用的经验: 口服阿奇霉素制剂上市后应用于成人和/或儿童患者,有以下不良事件的报道,但不能肯定是否为阿奇霉素引起: 过敏性:关节痛、水肿、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心血管: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 胃肠道:厌食、便秘、消化不良、腹胀、呕吐/腹泻但极少引起脱水,伪膜性肠炎,胰腺炎,口腔念珠菌病以及罕见的舌变色报道。 全身反应:乏力、感觉异常和过敏 (威胁生命者罕见) 。 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念珠菌病、阴道炎。 造血系统:血小板减少。 肝/胆:肝功能异常包括肝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以及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后者中某些病例可能致死。 神经系统:惊厥、头晕/眩晕、头痛、嗜睡、多动、神经过敏及精神激动。 精神:攻击性反应和焦虑。 皮肤及附件:瘙痒,严重的皮肤反应包括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罕见。 特殊感觉:听力障碍包括听力丧失、耳聋和/或耳鸣,偶有味觉异常的报道。 实验室检查异常: 临床试验中所见显著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无论是否与药物有关) 为: 发生率4-6%:ALT (SGPT) 、AST (SGOT) 、肌酐升高。 发生率1-3%:LDH、胆红素升高。 发生率低于1%: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随访发现上述实验室检查异常为可逆性。 在750多例患者参加的希舒美 (静脉/口服) 多剂给药临床试验中,不超过2%的患者因治疗药物相关性肝酶异常而停用阿奇霉素。
己知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希舒美。
过敏反应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休克样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的报告非常少见。虽然有极少数死亡的报道 (见【禁忌】) 。某些患者出现过敏症状时,起初给予对症治疗有效,若过早停止治疗,即使未再用阿奇霉素,过敏症状仍可迅速复发。对这类患者需延长对症治疗和观察的时间。目前尚不知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否与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半衰期长因而机体暴露于抗原的时间较长有关。 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医生应知道,停止对症治疗后,过敏症状可能再次出现。 肝毒性 曾有肝功能异常,肝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坏死以及肝衰竭的报道,其中某些病例可能致死。如果出现肝炎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停止使用本品。 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的应用都有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 )的报告,其中包括本品,其严重程度可表现为轻度腹泻至致死性结肠炎。抗菌药物治疗可引起结肠内正常菌群的改变,导致难辨梭菌的过度繁殖。 难辨梭菌产生的毒素 A 和毒素 B 与CDAD 的发病有关。高产毒的难辨梭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这些感染可能难
一般事项:由于阿奇霉素主要经肝脏清除,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阿奇霉素。目前尚无肾功能损害患者应用阿奇霉素的资料,这类患者也应慎用阿奇霉素。 本品应按说明书溶解和稀释,静脉滴注的时间不能少于60分钟 (详见【用法用量】) 。 有报道静脉应用阿奇霉素时注射局部可出现不良反应。给予阿奇霉素500mg,配制成浓度2mg/ml,250ml的溶液在1小时内滴完或配成1mg/ml,500ml的溶液在3小时内滴完。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相似 (详见【不良反应】) 。所有接受阿奇霉素药液浓度大于2.0mg/ml的志愿者均出现注射局部反应,所以静滴时的药液浓度不能太高。 有报道,应用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引起心脏复极化时程和 QT间期延长,从而有发生心律失常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当患者心脏复极化时程延长的风险性增加时,不能完全除外阿奇霉素也有上述类似的作用。 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中曾有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或新发肌无力综合征的报告。 在未确诊或并非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或无预防指征的情况下,使用本品可能对患者无益,还会增加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患者需知: 出现任何变态反应征象时,应立即停用阿奇霉素,并与医生联系。 患者应被告知抗菌药物包括本品 ( 阿奇霉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例如普通感冒)。使用本品 ( 阿奇霉素) 治疗细菌感染时,必须告知患者虽然通常治疗初期会感觉好转,仍应当按照医师指导精确服药。漏服或未完成整个疗程可能会: 降低当前治疗的疗效, 增加细菌耐药的可能性,将导致将来阿奇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无法治疗这些耐药菌。 抗生素治疗常常可引起腹泻,停用抗生素后通常可恢复。有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甚至在最后 1 次用抗生素后 2 个月或更久后出现水样便或血性便(伴或不伴胃痉挛和发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与医生联系。
出现任何变态反应征象时,应立即停用阿奇霉素,并与医生联系。 患者应被告知抗菌药物包括本品 ( 阿奇霉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例如普通感冒)。使用本品 ( 阿奇霉素) 治疗细菌感染时,必须告知患者虽然通常治疗初期会感觉好转,仍应当按照医师指导精确服药。漏服或未完成整个疗程可能会: 降低当前治疗的疗效, 增加细菌耐药的可能性,将导致将来阿奇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无法治疗这些耐药菌。 抗生素治疗常常可引起腹泻,停用抗生素后通常可恢复。有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甚至在最后 1 次用抗生素后 2 个月或更久后出现水样便或血性便(伴或不伴胃痉挛和发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应尽快与医生联系。
尚无相关研究资料
注射用阿奇霉素在16岁以下儿童和少年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尚未证实。阿奇霉素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未在老年志愿者中进行。老年志愿者(65-85岁)口服阿奇霉素5天治疗方案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年轻志愿者(18-40岁)相似。 阿奇霉素多剂静脉给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试验中,45%的患者(188/414) 年龄为65岁以上,22%的患者(91/414)年龄在75岁以上。就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异常和退出试验而言,安全性在这些患者和年轻患者间总体没有差别。并发现随患者年龄升高,临床疗效的降低在阿奇霉素治疗组和对照药物治疗组间是相似的。 希舒美(注射用阿奇霉素)每瓶含钠114 mg(4.96 mEq)。按常规推荐剂量使用,患者将输入钠114 mg(4.96 mEq)。对于钠负荷,老年人群的尿钠排泄减少。饮食和非饮食来源的钠的摄入总量对于特定疾病(如 :充血性心力衰竭)有重要临床意义。致畸作用。本品在妊娠药物分类中属B类,在大鼠和小鼠中进行的生育研究中剂量达到母体中等中毒水平(即口服200 mg/kg/d)。这些剂量是按体表面积mg/m[sup]2[/sup] 计算,约分别为人每日口服500 mg剂量的2倍和4倍。在动物实验中未发现阿奇霉素对胚胎有损害作用。然而目前妊娠妇女中还没有样本数足够的对照性研究。由于动物生育研究并不能够完全预测人体的反应,因此妊娠时应用阿奇霉素需有确切的指征。目前尚不知阿奇霉素是否经乳汁分泌。因许多药物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用阿奇霉素时应予注意
B级:
含铝和镁的制酸剂会降低阿奇霉素的血清峰浓度 (即吸收速率) ,但不影响口服阿奇霉素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即吸收程度) 。服用西米替丁 (800mg) 2小时后服用阿奇霉素,对于后者的吸收无影响。 口服阿奇霉素不影响单剂茶碱静脉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茶碱多剂给药并达到稳态浓度后,阿奇霉素对其血浆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尚不清楚。然而,已知大环内酯类与茶碱合用可使茶碱的血浓度升高。所以,为慎重起见,阿奇霉素与茶碱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茶碱的血浆浓度。 口服阿奇霉素后对华法林单剂给药后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无影响。但为慎重起见,阿奇霉素与华法林合用时,须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临床上阿奇霉素与华法林合用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 临床试验中未发现阿奇霉素有以下药物相互作用。然而迄今未进行专门的研究来评价阿奇霉素与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应用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时曾出现这些情况。因此,在尚无新的研究数据时,阿奇霉素与以下药物合用时宜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地高辛一地高辛的血浓度升高 麦角胺或双氢麦角胺-急性麦角中毒,表现为严重外周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 三唑仑-通过减少三唑仑的清除而增强药理作用 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可引起卡马西平、特非那定、环孢霉素、海索比妥和苯妥英的血清浓度升高。 对实验室检查的影响:未见对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影响的报道。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86904152003240,86904152001925
阿奇霉素是氮杂类化合物,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用化学方法在红霉素A内酯环上插入一氮原子而衍生得到的。 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和50s 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及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微生物学 :体外试验证明阿奇霉素对多种致病菌有效。包括 : 革兰阳性需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组)、其他链球菌及白喉棒状杆菌。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菌包括粪链球菌(肠球菌)以及大多数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菌株呈交叉耐药性。 革兰阴性需氧菌 :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类志贺吡邻单胞菌。对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肠杆菌属、嗜水性气单胞菌属和克雷白杆菌属的活性不尽相同,需进行敏感性试验。对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菌属和绿脓单胞杆菌通常是耐药的。 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坏死梭杆菌、痤疮丙酸杆菌。 性传播疾病微生物 :沙眼衣原体、梅毒密螺旋体、淋病奈瑟氏球菌、杜克嗜血杆菌。 其他微生物 :包柔螺旋体(Lyme 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脲素脲原体、弯曲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杆菌。 与HIV感染相关的条件致病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卡氏肺囊虫和鼠弓形体。 体外培养显示阿奇霉素在吞噬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中浓集。采用体外培养,1小时后测定细胞内、外药物浓度之比大于30。体内研究提示吞噬细胞内的高浓度药物可能有助于药物分布到炎症组织。 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阿奇霉素活性没有影响。 下面是体外试验资料,但其临床意义不明 :阿奇霉素对多数链球菌菌株(≥90%)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0.5 ug/mL ;对下列其他细菌中多数菌株(≥90%)的MIC≤2.0 ug/mL。但还没有完善的临床对照试验资料证实阿奇霉素治疗这些病原菌所致感染的安全性和疗效 : 需氧革兰阳性菌 - 链球菌 (C组、 F组和 G组)、草绿色链球菌组。 需氧革兰阴性菌 - 百日咳博德特菌。 厌氧菌 - 消化链球菌、双路普雷沃氏菌。 其他微生物 - 解脲脲原体。 耐药机理 :在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有2种主要的耐药性决定簇 :mef和erm。mef编码的排出泵仅导致细菌对14 和15 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在其它多种菌属中也曾检测到mef。erm基因编码23S-rRNA 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基团加至23S rRNA(大肠杆菌rRNA的编号系统)的腺嘌呤2058上。甲基化后的核苷酸在V区域,除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可与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和链阳霉素B 相互作用,形成MLSB 耐药表型。erm(B)和erm(A)基因型均曾在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检测到。 流感嗜血杆菌中的AcrAB-TolC泵,导致固有的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MIC值升高。 23S rRNA 变异,特别是V 区域中2057-2059 或2611位的核苷酸的变异,或核糖体蛋白L4或L22的变异,在临床分离株中是很少见的。 敏感折点 :推荐的阿奇霉素的MIC值(单位 :ug/mL)的敏感折点为(NCCLS的推荐标准) : 嗜血杆菌属 :S ≤ 4,没有关于耐药折点的推荐(鉴于目前缺少耐药菌株的资料,故不能定义敏感以外的其它类型。如果菌株的MIC 值不在敏感的范围内,应当送至参比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S ≤ 0.5,R ≥ 2。 细菌的敏感性 :特定菌株的获得性耐药的流行趋势可能是有地域性和时间差异的,当地耐药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严重感染的治疗。如果当地的耐药情况会使至少在一些感染中使用该药治疗产生顾虑,应当适时咨询专家的建议。 体外的敏感性数据并不总是和临床结果相一致。 通常敏感的菌株 : 革兰阳性需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链球菌(C、F 和G 组)和草绿色链球菌组。 革兰阴性需氧菌 :百日咳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天然具有中介敏感性的菌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莫拉菌*和淋病奈瑟球菌。 其它 :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已报道有获得性耐药的菌株 : 革兰阳性需氧菌 :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注意 :阿奇霉素对于红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株有交叉耐药。 固有耐药的菌株 :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 * :对于该菌株的疗效已经在临床实验中证实。 注射剂的临床研究 社区获得性肺炎 :美国的一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对照研究中,阿奇霉素(500 mg 每日静脉给药1次共2-5天,继以500 mg/天口服,总疗程7-10天)与头孢呋辛(2250 mg/天,分3 次静脉给药,共2-5天,然后1000 mg/天,分2次口服,总疗程7-10天)进行比较,头孢呋辛组加用或不加用红霉素。 共291 例患者可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10-14 天随访277 例的临床转归,即治愈、好转和有效(治愈+好转)见下文 : 治愈 :阿奇霉素组有46% ;对照药组有44% ; 好转 :阿奇霉素组有32% ;对照药组有 30% ; 有效(治愈+好转) :阿奇霉素组有78% ;对照药组有74%。 美国的另一项试验,未设对照,目的是评价临床和微生物疗效,接受相同阿奇霉素治疗方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94例可以进行临床评价。治疗后10-14天随访到84例,治愈、好转、有效(治愈+好转)如下 :治愈占60% ;好转占29% ;有效(治愈+好转) 占89%。 治疗前的随访中对以上2个试验的患者均进行微生物检查,如有可能在以后的随访时再复查。在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血清学检测。根据可评价病例的资料计算总的细菌清除率(于试验结束后末次随访时) : 阿奇霉素治疗总的细菌清除率 : 肺炎链球菌 :64例/67例(96%)[24 例血培养为肺炎链球菌的患者中19例(79%)治愈且病原菌被清除(ITT)]。 流感嗜血杆菌 :41例/43例(95%)。 卡他莫拉菌 :9例/10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 :9例/10例。 以上2项试验中有不典型病原体感染证据(血清学和/或培养)的病例,阿奇霉素治疗后第10-14天这些病例的病原检查结果为 : 肺炎支原体 :总共18例,治愈的有11例(61%),好转的有5例(28%),治愈 + 好转的有16例(89%)。 肺炎衣原体 :总共34例,治愈的有15例(44%),好转的有13例(38%),治愈 + 好转的有28例(82%)。 嗜肺军团菌 :总共16例,治愈的有5例(31%),好转的有8例(50%),治愈 + 好转的有13例(81%)。
重复给药毒性 动物实验中,给予小鼠、大鼠和犬多剂阿奇霉素后,一些组织中可发生磷脂质病 (细胞内磷脂聚集) 。已证实给予狗服用2倍于成人剂量的阿奇霉素,给大鼠服用相当于成人剂量的阿奇霉素后,许多器官可发生这种改变如眼、神经节背根、肝、胆囊、肾脏、脾脏和胰腺。停用阿奇霉素后,这种改变可以恢复。给予新生大鼠和犬每日一剂阿奇霉素,10-30天后,组织中也发生磷脂质病,并且程度相同。根据药代动力学数据,给予大鼠30mg/kg阿奇霉素后,发生磷脂质病时,观察到Cmax值为1.3μg/ml (这一数值是儿童用药量10mg/kg时Cmax值0.216μg/ml的6倍) 。同样,给予犬10mg/kg阿奇霉素后,发生磷脂质病时其Cmax值为1.5μg/ml (这一数值是所研究的儿童人群中Cmax值和给药剂量的7倍) 。按体表面积mg/㎡计算,大鼠30mg/kg的量/135mg/㎡) 和犬10mg/kg的剂量 (79mg/㎡) 约分别为平均体重25kg的儿童患者推荐剂量的0.4和0.6。停用阿奇霉素后这种作用呈可逆性,与成年动物所观察到的情况相似。这些发现对动物和人类有何意义尚不明确。 遗传毒性 在小鼠淋巴瘤试验、人淋巴细胞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等标准实验室检查中未发现阿奇霉素有潜在致突变作用。 生殖毒性 大鼠和小鼠的生殖毒性试验均显示,当阿奇霉素给药剂量达产生中等程度的母体毒性的剂量水平(即 200mg/kg/日,按体表面积计算,约为人用药剂量 500mg/kg/日的 2~4 倍)时,未发现致畸作用。未发现对生育力和胎仔的损害。 致癌性 目前尚未进行长期动物试验以评价阿奇霉素是否具有潜在致癌性。
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静脉滴注500 mg阿奇霉素,药液浓度为2 mg/mL,每日1次,每次静滴1小时,用药2-5天后,阿奇霉素的浓度为2 mg/mL,平均Cmax±S.D为3.63±1.60 ug/mL,24小时谷浓度水平为0.20±0.15 ug/mL,AUC24为9.60±4.80 ug/h/mL。 正常志愿者静脉滴注500 mg阿奇霉素,滴注时间3小时,药液浓度为1 mg/mL,平均Cmax、24小时谷浓度和AUC24的值分别为1.14±0.14 ug/mL、0.18±0.02 ug/mL和8.03±0.86 ug/h/mL。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采用同样的给药方案,用药2-5天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上述正常人的指标相仿。 18名正常志愿者在2小时内静滴1000-4000 mg(1 mg/mL)阿奇霉素后的平均CLt 和Vd 值分别为10.18 mL/min/kg和33.3 L/kg。 比较每日1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500 mg,第1天和第5天用药后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现,第5天用药后Cmax 仅升高8%,但AUC24增加了 61%,说明C24谷浓度升高了3倍。 1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口服500 mg 阿奇霉素后,Cmax、谷浓度和AUC24 分别为0.41 ug/mL、0.05 ug/mL和2.6 ug/h/mL。口服后的参数分别约为单剂静脉滴注500 mg(滴注时间3小时)的38%、83%和52% (静滴后Cmax: 1.08 ug/mL;谷浓度: 0.06 ug/mL;AUC24: 5.0 ug/h/mL)。因此,每24小时静脉用药的血浆浓度较高。健康成年人(18-40岁)口服500 mg负荷剂量的阿奇霉素胶囊,继以每日口服250 mg,第5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 :Cmax=0.24 ug/mL,AUC24=2.1 ug/h/mL。空腹状态服药时,阿奇霉素 250 mg片剂与空腹服用250mg胶囊生物等效。 12名健康志愿者每日1次口服阿奇霉素,5天(第1天2粒250mg 片剂,第2~5天继以1粒250mg片剂)或3天(第1~3天每天500mg)总剂量1500mg后,单核细胞(MN)和多形核(PMN)白细胞中阿奇霉素中位暴露量(AUC0~288) ,分别比血清中高1000倍和800倍。 分布: 阿奇霉素的血清蛋白结合率随血药浓度变化而变化,在人体中血药浓度为0.02μg/ml时的蛋白结合率为51%,血药浓度升高到2μg/ml时,蛋白结合率降低到7%。 1 组织浓度高不一定与临床疗效成正比。阿奇霉素的抗菌活性与pH值有关。阿奇霉素在溶酶体内有浓集现象,溶酶体内的pH值低,所以药物在溶酶体中的活性降低。但药物在组织中的大量分布可能与其临床疗效有关。 * 第1次用药后2-4小时采取的标本。 ** 第1次用药后10-12小时采取的标本。 *** 用药方案为每12小时口服250 mg,2次。 **** 单剂服用500 mg剂量后19小时采集的标本。 7例妇产科患者单剂口服500mg阿奇霉素后测定组织浓度。服药约17小时后,卵巢组织中浓度为2.7μg/g,子宫组织中的浓度为3.5μg/g,输卵管组织中浓度为3.3μg/g。在脑膜无炎症的情况下,第1天给予500mg,第2天开始继以250mg每日1次,使用4天的方案给药后,脑脊液中的浓度低于 0.01 μg/mL。 代谢 目前尚未开展评价阿奇霉素代谢的体外和体内研究。 清除 单剂量500mg口服和静脉给药后,阿奇霉素的血浆浓度以多相的模式降低,平均表观血浆清除率为630 ml/min,终末清除半衰期为68 小时。一般认为终末半衰期延长是由于组织广泛摄取继之释放药物的原因。 在12名正常志愿者的多剂给药研究中,用药方案为阿奇霉素500mg(1mg/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小时,连续使用5天。第1次用药后24小时尿中排出的药量约为给药剂量的11%,第5次用药后24小时尿中排出的药量约为给药剂量的14%。口服阿奇霉素后6%的给药量以原形从尿中排出,静脉滴注后的尿中排出量高于口服给药。口服给药后,胆汁分泌是原形药物的主要排出途径。
注射剂
0.5g(50万单位),0.25g(25万单位)
模制抗生素瓶
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36个月
J01FA10
国药准字H20066472,国药准字H20066473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